咀嚅
注音
ㄗㄨㄟˇ ㄖㄨˊ
词语释义
体味;钻研。
词语解释
体味;钻研。
金 元好问 《答李唐佐》诗:“信默餘天粹,咀嚅有道真。”《诚意伯文集》卷一附录《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 璟 ﹞弱冠咀嚅经传,喜谈兵,究极韜略。”
引证解释
⒈ 体味;钻研。
引金元好问《答李唐佐》诗:“信默餘天粹,咀嚅有道真。”
《诚意伯文集》卷一附录《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璟﹞弱冠咀嚅经传,喜谈兵,究极韜略。”
咀嚅的网络释义
咀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ǔ
动词
(1) (形声。从口,且声。本义:品味,细嚼)
(2) 同本义
咀,含味也。——《说文》
咀,嚼也。——《通俗文》
三月如咀咀者何?——《管子·水地》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3) 咀嚼
咀果壳。——唐· 柳宗元《贞符》
(4) 另见
zuī
名词
(1) “嘴”俗作咀
(2) 另见
英文翻译
suck; chew, mast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海陆丰腔] zu3 [宝安腔] zu3 | zui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zui3 [台湾四县腔] z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海陆丰腔] zu3 [宝安腔] zu3 | zui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zui3 [台湾四县腔] z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咀 | 慈吕 | 從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ziox/dzivv | dzʰĭo |
详细解释
动词
(1) 欲言 。如:嚅嗫(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嚅忍(欲言而止)
(2) 细语貌 。如:嚅嚅(私语貌);嚅哜(吟诵;品味)
英文翻译
talk indistinctly and falteringly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si1 [梅县腔] si1 [宝安腔] ji2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ri2 s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si1 [梅县腔] si1 [宝安腔] ji2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ri2 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儒 | 人朱 | 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nʑĭu | njyo/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