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

hū yán [ hu yan]
注音 ㄏㄨ 一ㄢ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呼延 Hūyán

(1) 复姓

a surname

词语解释

  1. 亦作“ 呼衍 ”。复姓。

    《汉书·匈奴传上》:“其大臣皆世官, 呼衍氏 、 兰氏 ,其后有 须卜氏 ,此三姓,其贵种也。” 颜师古 注:“ 呼衍 ,即今 鲜卑 姓 呼延 者也。”《通志·氏族一》:“ 代 北复姓 呼延 。”

  2. 借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兵民。

    明 李梦阳 《塞上》诗:“不知谁放 呼延 入,昨夜 杨河 大战还。”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呼衍”。

⒉ 复姓。

《汉书·匈奴传上》:“其大臣皆世官, 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
颜师古注:“呼衍,即今鲜卑姓呼延者也。”
《通志·氏族一》:“代北复姓呼延。”

⒊ 借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兵民。

明李梦阳《塞上》诗:“不知谁放呼延入,昨夜杨河大战还。”

呼延造句

呼延觉罗五世,伊拉八世,暗狼,仙流,谰言。
就这样几天后,呼延修和呼延雪儿也是熟落了起来,聊的话语,也是逐渐多了起来。
欧阳?尚不遂意,深恨呼延廷,欲谋杀之。
征至幽州,不料中计被困城内,不得已请铁鞭王呼延赞搬请杨家将。
等到天亮时分,后续部队也都赶上来后,呼延灼便首当其冲,持着两根钢鞭,小心翼翼的往桃花山内走去。
呼延将军带领军士为皇帝警跸,我也见过几次,只是他还不认识在下。
不愿惹体格同样庞大的凶兽,不代表巨鹰脾气好,若是此时惊扰到它,捏拿玩弄小小呼延,当然是轻而易举,更能借机倾泻胸中积愤,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呼延告将军方面大耳,人长得相当的高大,估计不下一米九。
“你未成年?”,呼延昊扬眉,“何意?”,“为何如此幼稚!”,“……”。凤今 
气急败坏的呼延叹这回谁也拦不住了,他站在唐天放领他们前来的这张桌子一看,顿时火冒三丈,直接“啪”。
且说呼延赞同众人回至寨中,招军买马,专待朝廷招安。
燕青的武功,不似林冲、呼延灼之辈,立马横刀,统率三军;也不像鲁智深、李逵等人,蛮力盖世,排头儿砍人;燕青的武功有两个特点很个性化,很有技术含量。
臣以为呼延家的呼延训,可担此重任,另再派李史纲作为参谋。
此时已是互揭其短,呼延自不想后面被骂得体无完肤,怒从心生又无法长刀对峙,只得撂下一句话,实是挂起了免战牌。
呼延横眉瞪眼,扬声冷笑,“你便是老匹夫佯装秀才,假装斯文!”。
且说呼延豹这时方寸已乱,他抱着呼延飞龙的尸身,不顾军兵,只跑回城内。
徐宁看到家眷也上梁山后,日夜教习梁山兵马钩镰枪法,连环马碰到钩镰枪就成为死马,呼延灼被杀得大败,全军覆没,单身一人突出重围,投奔青州。
秦凌阳赶紧摇了摇呼延徵,可伶那呼延徵如痴如梦,竟丝毫察觉不得。
呼延乃是阅历丰富之人,这衣服有便穿着,没有也能神色自如的行走,对于外型美丑早已看淡。
呼延赫知道苏依雅爱弹琴,遇见天气好的时候,喜欢在花园的凉亭里摆琴焚香即兴弹奏。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TU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HFD
四角: 6204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2)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呼,外息也。——《说文》(外息,指呼气)

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书·大传》

候呼引针。——《素问·离合真邪论》

(3)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4) 大声叫喊

呼,唤也。——《广韵》

式号式呼。——《诗·大雅·荡》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媵侍于户外,呼则闻。——《仪礼·士昏礼》

呼河伯妇来。——《史记·滑稽列传》

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起大呼。

妇亦大呼。

千百人大呼。

(5) 又如: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6) 召唤

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前者呼。——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奋呼攻打。——《广东军务记》

忠烈大呼。——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8) 称呼

呼宋将军。——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呼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9)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10) 姓

象词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英文翻译

breathe sigh, exhale; call, shout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客英字典]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海陆丰腔]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陆丰腔] fu1
◎ 潮州话:hu1 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荒烏平聲開口一等ho/xuxu
yán [yan]
部首: 227
笔画: 6
五笔: THP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KHYM
四角: 124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延,长行也。——《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 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吕氏春秋·顺说》

(2) 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3)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礼记·曲礼》

出延射。——《礼记·射义》

(4) 又如:延接(引进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5) 拖延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迟一会儿)

(7) 绵延 。如:延袤(绵延;连绵);延昌(绵延昌盛)

(8) 延续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延寿文疏(祝寿的颂辞);延誉(称扬优点,使其名声远扬)延玩(迟延玩忽)

(10) 蔓延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于平民。——《书·吕刑》

前后邃延。——《礼记·玉藻》

(11) 又如:延地(到处);延灼(蔓延燃烧)

(12) 邀请;请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饮宴既毕,谦延 玄德于上座。——《三国演义》

(13) 又如:延师(聘请教师);延款(延请,款待);延医(请医生)

(14) 迎击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形容词

长,久

延,长也。——《尔雅》

延延,长也。——《广雅》

延颈秀项。——曹植《洛神赋》

延,年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祸之延。——《左传·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

英文翻译

delay, postpone, def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2 [东莞腔] jen2 [梅县腔] j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沙头角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 潮州话:iang6(ĩang) [潮州]iêng6 [潮阳]iang5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jenjĭ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