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呼嚕嚕
注音
ㄏㄨ ㄌㄨ ㄌㄨ
词语释义
1.见"呼噜"。
词语解释
见“ 呼嚕 ”。
引证解释
⒈ 见“呼嚕”。
呼噜噜的网络释义
呼噜噜
呼噜噜造句
康小辉喉咙发出小狗打鼾一样呼噜噜的声音,抓耳挠腮,就差挠破头皮了。
路机端正坐着,无喜无悲,闲闲地面对熙熙壤壤的大街,好似真的冰雕一般,耳边此起彼伏‘呼噜噜呼哧哧’的声音完全游离在他的听觉之外。
这些手雷有的自上而下打出,有的从左至右打入;有的直着来直着去,有的呼噜噜急速旋转;有的起如水底捞月,有的飞似鹫鸟翔天。
其它六怪满身匪气,依然是大口吃着油鬼,呼噜噜,呼噜噜,喝着加了糖的雪白豆浆。
老板推开门的顺价,孙哲就冲进屋里,和衣呼噜噜地睡了。
林中步入了深夜,打起呼噜噜的武文也耐不住黑夜的睡意而睡着了,而在武文藤榻下,却仍旧是一片膏火。
过的开开心心,穿的美美丽丽,睡的呼呼噜噜,这就是周末的必需品。周末又来咯,你们准备好尽情释放活力了么。周末向你招手了,开心,雀跃,胡闹吧。
他在堂屋里坐下来端起水烟壶,点上纸煤子就呼噜噜地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2)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呼,外息也。——《说文》(外息,指呼气)
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书·大传》
候呼引针。——《素问·离合真邪论》
(3)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4) 大声叫喊
呼,唤也。——《广韵》
式号式呼。——《诗·大雅·荡》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媵侍于户外,呼则闻。——《仪礼·士昏礼》
呼河伯妇来。——《史记·滑稽列传》
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起大呼。
妇亦大呼。
千百人大呼。
(5) 又如: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6) 召唤
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前者呼。——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奋呼攻打。——《广东军务记》
忠烈大呼。——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8) 称呼
呼宋将军。——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呼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9)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10) 姓
象词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英文翻译
breathe sigh, exhale; call, shout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客英字典]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海陆丰腔]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陆丰腔] fu1
◎ 潮州话:hu1 u1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客英字典]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海陆丰腔]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陆丰腔] fu1
◎ 潮州话:hu1 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呼 | 荒烏 | 曉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ho/xu | x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语
噜,语也。——《玉篇》
(2) 〈方〉∶训斥 。如:狠狠地噜他一顿
(3) ∶形容呼吸声 。如:打呼噜;喉咙里呼噜噜地响
英文翻译
verbose, talkative; mumb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o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