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号

hū háo,hū hào [hu hao,hu hao]
繁体 呼號
注音 ㄏㄨ ㄏㄠ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 hū háo ] :

(名)①无线电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的名称的字母代号。②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


[ hū hào ] :

1.无线电通信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的名称的字母代号。

2.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如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词语解释

  1. 大叫;高呼;呼喊。

    《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幼稚园的儿童穿着新衣呼号‘万岁’。” 柯灵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那充满信心的响亮的声音正在呼号:‘少年队员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准备着……’”

  2. 指呼喊声。

    贺敬之 《雷锋之歌》:“把你战斗的呼号传遍那万里风云的天空。”

  3. 哀号。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 杨伦 笺注:“谓相去十里,尚反而呼号相救。”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万顷良膏,岁凶於涛,民焉呼号,不粒而逃。”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 回回 ﹞见一牛在前索命,呼号宛转,三日竟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六:“此刻在那里奔跑示威的是 日本 的战马和炮车,而此刻在那里呼号啼哭、受尽痛苦的是我们的同胞。”

  4. 犹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宋 王安石 《秋风》诗:“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 郭小川 《秋歌》:“听,南方竹阵,北国松涛,还在呼号不停。”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奔腾呼号的莽莽大河,顿时僵卧在千里平原之上。”

  5. 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如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6. 无线电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的名称的字母代号。

引证解释

⒈ 大叫;高呼;呼喊。

《汉书·游侠传·陈遵》:“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二:“幼稚园的儿童穿着新衣呼号‘万岁’。”
柯灵《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那充满信心的响亮的声音正在呼号:‘少年队员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准备着……’”

⒉ 指呼喊声。

贺敬之《雷锋之歌》:“把你战斗的呼号传遍那万里风云的天空。”

⒊ 哀号。

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
杨伦笺注:“谓相去十里,尚反而呼号相救。”
宋范仲淹《泰州张侯祠堂颂》:“万顷良膏,岁凶於涛,民焉呼号,不粒而逃。”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下:“﹝回回﹞见一牛在前索命,呼号宛转,三日竟死。”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六:“此刻在那里奔跑示威的是日本的战马和炮车,而此刻在那里呼号啼哭、受尽痛苦的是我们的同胞。”

⒋ 犹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宋王安石《秋风》诗:“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
郭小川《秋歌》:“听,南方竹阵,北国松涛,还在呼号不停。”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奔腾呼号的莽莽大河,顿时僵卧在千里平原之上。”

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如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⒍ 无线电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的名称的字母代号。

呼号的国语词典

因极端悲伤、无助而叫喊哀哭。

呼号的网络释义

呼号 (通讯术语)

  • 呼号是指无线电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也指表示广播电台名称的字母代号。呼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
  • 呼号造句

    一偏荒芜的沙漠在向人类呼号,仿佛在哭诉它的遭遇。
    为了让弱智儿童也受到教育,他奔走呼号,建立了这座启智学校。
    眼看着弱智儿童不能受教育,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呼号,终于建起了这座启智学校。
    鬼厉伸出手,从这些深深的爪痕中轻轻抚摩过去,从指尖传来的,是粗糙的砖墙硬涩的感觉,却不知有多少冤魂,曾在这些爪痕中呼号。
    白先勇慷慨解囊,奔走呼号,甘当“昆曲义工”,以至群贤毕集,正是这种“民族使命感”的昭示。
    面对外敌的入侵和民族的危亡,他积极奔走呼号,倡导开发民智、启发民众爱国觉悟。
    查自福州问题发生以来,举国人士意气激昂,奔走呼号,不遑宁处。
    在分列式中,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迈着铿锵的步伐经过阅兵台,刚劲有力的摆臂,协调一致的步伐,响彻如雷的呼号,无不洋溢着青春的生机。
    唐王病重,鄂国公尉迟恭与护国公秦叔宝入宫探视,得知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
    其时夕阳如血,雁关门外朔风呼号之中,夹杂着一声声英雄好汉临死时的叫唤,头颅四肢,鲜血兵刃,在空中乱飞乱掷,那时候本领再强的高手也只能自保,谁也无法去救助旁人。
    因此,尽避孔、孟竭其一生之力,满怀一腔救世热忱,四处奔走呼号,“中和”境界仍然仅仅是存留其心底的一个美好的梦。
    对不起,因为其他电台干扰,我没抄上你的呼号,请慢慢地重复。
    他是国语运动的急先锋,为推广白话文、普及普通话奔走呼号。
    高空!天雪领域独遮悬谷的半边天,风雪呼号,将这里笼罩成一片纯白的世界。
    狂风挟着暴雨如同弥漫大雾,排挞呼号,在海上恣意奔驶。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寒雁悲啼,风声呼号。
    忧愁他整天拉着我的心,像一个琴师操练他的琴;悲哀像是海礁间的飞涛;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人走到喧哗的群众中去,是为了淹没他自己沉默的呼号。
    故事延展在一个血染的大背景下,是那样的坚韧无畏,大气超拔,读来让人浩叹,压抑之感只有呐喊、呼号才觉赶劲。
    五四的青年是祖国的骄傲,为了国家主权呐喊呼号;五四的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将民族复兴的重担来挑。五四青年节到了,弘扬五四精神,斗志昂扬去把美好的明天创造!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TU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HFD
    四角: 6204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2)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呼,外息也。——《说文》(外息,指呼气)

    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书·大传》

    候呼引针。——《素问·离合真邪论》

    (3)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4) 大声叫喊

    呼,唤也。——《广韵》

    式号式呼。——《诗·大雅·荡》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媵侍于户外,呼则闻。——《仪礼·士昏礼》

    呼河伯妇来。——《史记·滑稽列传》

    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起大呼。

    妇亦大呼。

    千百人大呼。

    (5) 又如: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6) 召唤

    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前者呼。——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奋呼攻打。——《广东军务记》

    忠烈大呼。——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8) 称呼

    呼宋将军。——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呼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9)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10) 姓

    象词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英文翻译

    breathe sigh, exhale; call, shout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客英字典]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海陆丰腔]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宝安腔] fu1 [陆丰腔] fu1
    ◎ 潮州话:hu1 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荒烏平聲開口一等ho/xuxu
    hào,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GN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MVS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háo

    英文翻译

    mark, sign; symbol; nu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hou6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倒去聲開口一等ɣɑughauh/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