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责

hē zé [ he ze]
繁体 呵責
注音 ㄏㄜ ㄗㄜ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呵责 hēzé

(1) 大声斥责

abuse;berate;excoriate

词语解释

  1. 犹呵斥。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髦 ﹞性情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金史·沉璋传》:“帅府闻之,大怒,召 璋 呵责,且欲杀 璋 ,左右震恐, 璋 颜色不动。” 夏曾佑 《小说原理》:“其书往往为长吏之所燬禁,父兄之所呵责。”

引证解释

⒈ 犹呵斥。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髦﹞性情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
《金史·沉璋传》:“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 璋颜色不动。”
夏曾佑《小说原理》:“其书往往为长吏之所燬禁,父兄之所呵责。”

呵责的国语词典

大声斥责。

呵责的网络释义

呵责

  • 呵责,汉语词汇。
  • 拼音:hē zé(注意:有些人会把hē念成hè。)
  • 呵责,指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过分地呵斥、责备。偏重于大声斥责,强调声音大。
  • 呵责造句

    老板娘发现是假币后就高声呵责对方,没想到男人拿起烟就跑,老板两口儿一同追着男人冲了进来。
    此时的汤姆事事不顺,贝基生了他的气,不再理会他,波莉姨妈也总是呵责他,他觉得没有人关怀他。
    所以他并未因为维护马昂兄妹就对他出言呵责,只是很和气地请他招呼几个人来帮着部置灵堂。
    左右张伯超至所亲爱,多罪过,主帅常加呵责,伯超惧罪,谓休茂曰“主帅密疏官罪过,欲以启闻,如此,恐无好。
    “爱是当某人伤害你时,而且你很生气,但你没有大声呵责,因为你知道这会伤害他的感情。”……
    一对同样身着白衣的中年男女出现在男人身后,严声呵责着男人,将男人赶走,然后对苏白挤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夫此烦恼,诸佛菩萨、入理圣人,种种呵责。
    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为妻孥连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
    负责的玄蚁呵责着,正烦恼间,内室倏然传来撞钟响动,这名玄蚁心领神会,当即开口喊道“高行天,请进厅!”。
    苦口婆心,我们明知道不对,但是就是无法改,这都是圣人所呵责的。
    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收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但他们尽量影藏自己的敏感。
    他呵责助手。
    他呵责秘书。

    汉字详情

    hē,ā,á,ǎ,à,a [he,a,a,a,a,a]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SKG
    仓颉: RMNR
    四角: 61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弯

    他很大方地呵一呵腰,就走出去了。——茅盾《子夜》

    (2) 另见 ā;a;hē;kē

    动词

    (1) (形声。从口,可声。本义:怒责,大声发怒地喝斥)

    (2) 同本义

    訶,大言而怒也。从言,可声,字亦作呵。——《说文》

    訶,怒也。——《广雅·释诂二》

    纵而弗呵虖。——《汉书·食货志》。注:“责怒也。”

    青邶之山有鸟焉,其音若呵。——《山海经·南山经》

    呵,责也。——《玉篇》

    王出而訶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厉声以呵。——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呵咄(大声斥责;吆喝);呵怒(怒斥);呵格(喝斥殴打);呵索(呵叱搜查);呵辱(辱骂);呵逐(斥骂驱逐);呵问(责问;盘究)

    (4) 喝道,喝令行人让路

    武夫前呵,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5) 又如:呵引(呵道);呵卫(喝道护卫的人);呵道(亦作“呵导”。古时贵人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

    (6) 呼叫 。如:呵噪(众声呼叫);呵吓(喧哗)

    (7) 嘘气;哈气  。如: 呵手(向手嘘气使暖);呵冻(冬天手指冻僵或笔砚成冰,呵气使温暖或融解);呵砚(天寒嘘气使砚中墨汁解冻)

    (8) 喝

    次日早辰,小鸦儿吃了几个冷饼,呵了两碗热水,依旧挑了担子出去。——《醒世姻缘传》

    你不吃,呵嗏儿罢。——《金瓶梅词话》


    表示惊讶 。如:呵,这小伙子真棒!呵会(幸会)

    象词

    (1) 笑声

    有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词

    (2) 又如:呵呵(笑声);呵呵大笑

    (3) 另见 ā;a;hā;kē

    (1) ——译音用字。如:呵罗单,古国名,故地在今苏门答腊岛

    (2) 另见

    ā

    叹词

    (1) 表示惊异或赞叹。同“啊”

    呵,青春,愿你光芒四射。——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2) 另见 a;hā;hē;kē

    a

    助词

    (1) 表示感叹或惊讶的语气

    安家立业了,日子过好了,可是不能忘本呵。——周立波《暴风骤雨》

    (2) 另见 ā;hā;hē;kē

    英文翻译

    scold; laughing sound; yawn

    方言集汇

    ◎ 粤语:ho1 ho2
    ◎ 客家话:[陆丰腔] ha1 [梅县腔] ho1 ho5 ha5 [台湾四县腔] ho1 [客英字典] ho1 o1 [海陆丰腔] ho1 [客语拼音字汇] ho1 ho4 ko1 ko2 [宝安腔] ko1 ho1 | o1
    ◎ 潮州话:o1 ho1 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虎何平聲開口一等ha/xa
    zé,zhài [ze,zha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G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MBO
    四角: 50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声。( zhài)本义:债款,债务)

    (2) 索取(财物)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3)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4) 责备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过严地责备);责嚷(责备;训斥);责劝(责备并规劝);责黜(责备和贬黜);谴责(严加申斥);责让(责备、谴责);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

    (6) 惩罚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业,数加笞责。——《新五代史·梁家人传》

    (7) 又如:笞责;责惩(责罚惩处);责知(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责杖(以杖刑责罚)

    (8) 诘问

    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汉书·赵严韩张两王传》

    (9) 又如:责诘(责问);责究(责问追究)

    (10) 责令;要求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盐铁论·本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赦罪责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成人之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又如:责报(让人报答;图报);责办(责成办理);责买(责成购买)

    名词

    (1) 责任,差使

    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史记·项羽本纪》

    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

    救护之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专责(专门担负的某项责任);权责(权力和责任);负责(担负责任);卸责(推卸责任);职责(职务和责任);罪责(罪行的责任)

    (3) 另见 zhài

    zhài

    名词

    (1)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2) 另见

    英文翻译

    one's responsibility, duty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3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