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咳

qiāng ké [qiang ke]
繁体 嗆咳
注音 ㄑ一ㄤ ㄏㄞ

词语释义

气逆而咳。

词语解释

  1. 气逆而咳。

    王西彦 《兽宴》六:“也许是喝得太急了,立即呛咳了起来。” 巴金 《寒夜》二九:“他无声地呛咳了一阵。母亲连忙放下碗擦揉他的胸膛。” 沙汀 《记贺龙》三:“有谁笑得弯着腰呛咳了,但他自己却照旧显出那种道地的幽默家的正经神气。”

引证解释

⒈ 气逆而咳。

王西彦《兽宴》六:“也许是喝得太急了,立即呛咳了起来。”
巴金《寒夜》二九:“他无声地呛咳了一阵。母亲连忙放下碗擦揉他的胸膛。”
沙汀《记贺龙》三:“有谁笑得弯着腰呛咳了,但他自己却照旧显出那种道地的幽默家的正经神气。”

呛咳的国语词典

呼吸器官因吸入刺激的气味而咳嗽。

如:「她因为吸入浓烟而呛咳,经救治后已无大碍。」

呛咳的网络释义

呛咳

  • 呛咳,是指异物(刺激性气体或水、食物等)进入气管引起咳嗽,突然喷出异物。
  • 呛咳造句

    好转为能顺利进食固体食物,但进食流质食物仍有呛咳。
    发作期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可减轻气管导管拔除时的呛咳与屏气,抑制应激反应。
    观察有无呛咳反射及插管反应发生。
    我试图勺一匙液体冲下他喉咙,但这使他呛咳了约半个小时。
    见弘历如此赞同,田文镜也有些激动起来,他指着图纸给弘历介绍着,可能是语速决了些有些气喘吁吁,跟着就呛咳起来,紧接着一口鲜血喷薄欲出。
    结果本组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为迅速增大的甲状腺结节,伴有憋气、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神经受累症状。
    结果手术结束后拔管时,组与对照组比较,组呛咳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两组诱导及气管插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射情况。
    气虚血淤,余热病毒未尽,肢体呈弛缓型麻痹,伴有口咽呛咳、舌苔淡,我都不用问不用把脉了,你现在就是个瘫痪期的废人。

    汉字详情

    qiāng,qiàng [qia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WBN
    五行:
    仓颉: ROSU
    四角: 68012

    详细解释

    qiāng

    动词

    鸟啄食物

    呛,鸟食。——《玉篇》

    形容词

    (1) 愚笨 。如:呛哼(愚蠢而怯弱的样子)

    (2) 另见 qiàng

    qiàng

    动词

    (1) 有刺激性的气体进入嗅觉器官、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使人感觉难受 。如:呛鼻子;呛眼睛;呛得咳嗽;呛人(因某种气味的刺激而使人难受;又比喻说话有火气,生硬而尖刻);烟呛人;尘土呛人

    (2) 吃、喝或游泳时水或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又突然喷出 。如:呛咳(气逆而咳);呛喀(呛喀);呛嗽(咳嗽);呛呕(呛咳而引起呕吐)

    (3) 难受 。如:冻的够呛

    (4) 受,忍受

    没出过远门,怕呛不住。——靳以《到佛子岭去》

    (5) 又如:呛劲(憋足劲头,奋力)

    (6) 〈方〉∶吃,大吃

    让同志们饱饱地呛上一顿。——郭澄清《大刀记》

    (7) 另见 qiāng

    英文翻译

    choke by smoke; irritates nose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 潮州话:ciang1(chhiang) ciang2(chhiáng)

    宋本广韵

    ké,hāi [ke,hai]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YNW
    五行:
    仓颉: RYVO
    四角: 60082

    详细解释

    hāi

    叹词

    (1) 啊 ——用以表示各种感情(如欢欣、宽慰、遗憾或轻蔑等)。如:咳!我怎么忘了?

    (2)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关切。如:咳!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3) 该死!糟了! ——用作轻微的诅咒。如:咳,我怎么这么糊涂!

    (4) 表示感叹 。如:咳,提起话来就长啦;咳,真有这种怪事儿!

    (5) 嗨 ——用以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这儿来!;咳咳(戏曲中起加强乐曲节奏的衬字)

    动词

    (1) 叹息

    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红楼梦》

    (2) 另见 hái;ké

    hái

    动词

    (1) 小儿笑

    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说文》

    (2) 后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儿笑);

    (3) 通“阂”。阻隔

    颈尾咳于天地乎。——《晏子春秋》

    名词

    (1) 通“孩”。小儿

    曾不可以告咳婴之貌。——《史记·扁鹊列传》

    (2) 又如:咳儿;咳咳(胎儿拳曲貌);咳婴(指幼儿刚会笑尚需哺乳)

    (3) 另见 hāi;ké

    动词

    (1) (形声。从口,亥( hāi)声,①( hāi)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

    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辞优美);咳血(咳嗽咯血)

    (3) 另见 hāi;hái

    英文翻译

    c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1 hoi4 kat1 koi3
    ◎ 客家话:[梅县腔] kak7 ket7 kat8 kem3 kak8 [海陆丰腔] hai2 kiet7 [客英字典] ket7 [台湾四县腔] hai2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hai6 , h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來平聲開口一等ɣɒighai/h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