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气逆而咳。
王西彦 《兽宴》六:“也许是喝得太急了,立即呛咳了起来。” 巴金 《寒夜》二九:“他无声地呛咳了一阵。母亲连忙放下碗擦揉他的胸膛。” 沙汀 《记贺龙》三:“有谁笑得弯着腰呛咳了,但他自己却照旧显出那种道地的幽默家的正经神气。”
引证解释
⒈ 气逆而咳。
引王西彦《兽宴》六:“也许是喝得太急了,立即呛咳了起来。”
巴金《寒夜》二九:“他无声地呛咳了一阵。母亲连忙放下碗擦揉他的胸膛。”
沙汀《记贺龙》三:“有谁笑得弯着腰呛咳了,但他自己却照旧显出那种道地的幽默家的正经神气。”
呛咳的国语词典
呼吸器官因吸入刺激的气味而咳嗽。
如:「她因为吸入浓烟而呛咳,经救治后已无大碍。」
呛咳的网络释义
呛咳
呛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iāng
动词
鸟啄食物
呛,鸟食。——《玉篇》
形容词
(1) 愚笨 。如:呛哼(愚蠢而怯弱的样子)
(2) 另见
qiàng
动词
(1) 有刺激性的气体进入嗅觉器官、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使人感觉难受 。如:呛鼻子;呛眼睛;呛得咳嗽;呛人(因某种气味的刺激而使人难受;又比喻说话有火气,生硬而尖刻);烟呛人;尘土呛人
(2) 吃、喝或游泳时水或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又突然喷出 。如:呛咳(气逆而咳);呛喀(呛喀);呛嗽(咳嗽);呛呕(呛咳而引起呕吐)
(3) 难受 。如:冻的够呛
(4) 受,忍受
没出过远门,怕呛不住。——靳以《到佛子岭去》
(5) 又如:呛劲(憋足劲头,奋力)
(6) 〈方〉∶吃,大吃
让同志们饱饱地呛上一顿。——郭澄清《大刀记》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ng1(chhiang) ciang2(chhiá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hāi
叹词
(1) 啊 ——用以表示各种感情(如欢欣、宽慰、遗憾或轻蔑等)。如:咳!我怎么忘了?
(2)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关切。如:咳!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3) 该死!糟了! ——用作轻微的诅咒。如:咳,我怎么这么糊涂!
(4) 表示感叹 。如:咳,提起话来就长啦;咳,真有这种怪事儿!
(5) 嗨 ——用以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这儿来!;咳咳(戏曲中起加强乐曲节奏的衬字)
动词
(1) 叹息
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红楼梦》
(2) 另见
hái
动词
(1) 小儿笑
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说文》
(2) 后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儿笑);
(3) 通“阂”。阻隔
颈尾咳于天地乎。——《晏子春秋》
名词
(1) 通“孩”。小儿
曾不可以告咳婴之貌。——《史记·扁鹊列传》
(2) 又如:咳儿;咳咳(胎儿拳曲貌);咳婴(指幼儿刚会笑尚需哺乳)
(3) 另见
ké
动词
(1) (形声。从口,亥(
)声,①( )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辞优美);咳血(咳嗽咯血)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ak7 ket7 kat8 kem3 kak8 [海陆丰腔] hai2 kiet7 [客英字典] ket7 [台湾四县腔] hai2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hai6 , ha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孩 | 戸來 | 匣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ɣɒi | ghai/h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