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吁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吹气和哈气。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故以口气吹人,人不能寒;吁人,人不能温,使见吹吁之人,涉冬触夏,将有冻暘之患矣。”
引证解释
⒈ 指吹气和哈气。
引汉王充《论衡·变动》:“故以口气吹人,人不能寒;吁人,人不能温,使见吹吁之人,涉冬触夏,将有冻暘之患矣。”
吹吁的网络释义
吹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2) 同本义
吹,嘘也。——《说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气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网(吹气于网中,欲使之鼓满);吹吁(吹气和哈气)
(4) 刮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又如:风一阵阵地吹;暴风吹得船搁浅了;吹云(吹起云气;鼓的别称)
(6) 引申为吹奏乐器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上》
(7)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乐器。指演奏乐曲);吹唇(吹口哨)
(8) 关系破裂;失败 。如:他们俩吹了;原来的计划吹了
(9) 说大话,自夸
夫言非吹也。——《庄子·齐物论》
(10) 又如:吹得天花乱坠;吹镑懵诈(说大话欺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i1 chui1 [台湾四县腔] coi1 cui1 [沙头角腔] cui1 [东莞腔] cui1 [梅县腔] choi1 chui1 [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hoi1 chui1 [客语拼音字汇] coi1 cui1 [陆丰腔] ch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吹 | 昌垂 | 昌 | 支A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支A | tɕʰĭwe | chjye/tcve |
详细解释
xū
(1) (形声。从口,于声。本义: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 同本义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书·吕刑》
吁!惊也。——《说文》
王曰:“吁,来!…”——《史记·周本纪》
吁!是何言欤?——《法言·君子》。注:“吁!骇叹之声。”
(2) 又如: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吁咈都俞(吁咈,吁俞。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见《书·尧典》);吁嗟(表示忧伤或有所感;表示赞美)
动词
(1) 叹息,叹气
香车辗尽关山日,弹罢琵琶只自吁。——《明珠记》
(2) 又如:吁唏(吁嘘。嘘唏,叹息);吁气(叹气);吁嗟(哀叹;叹息);吁嗟(慨叹);吁然(感叹的样子);吁叹(叹息;哀叹);吁嘻(感叹)
(3) 吐 。如:吁呵(口中默念);吁吸(嘘气与吸气;呼吸);吁呼(指吐气);吁荼(谓散发出温暖之气);吁气(呼气,吐气)
云何吁矣。——《诗·周南·卷耳》
(4) 另见
yū
象词
(1) 吆喝牲口的声音
(2) 另见
yù
动词
(1) 呼天而告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书·召诰》
(2) 又如:吁天(呼天而告);吁号(呼叫);呼吁(呼告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i1 yi1 [梅县腔] hi1 [宝安腔] ji1 hi1 [客英字典]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wu1 [海陆丰腔] hi1 wu1
◎ 潮州话:u1 r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訏 | 況于 | 曉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xĭu | hyo/x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