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

wú nóng ruǎn yǔ [ wu nong ruan yu]
繁体 吳儂軟語
注音 ㄨˊ ㄋㄨㄥˊ ㄖㄨㄢˇ ㄩˇ

词语释义

别称“吴侬娇语”、“吴侬细语”,形容“吴人讲话轻清柔美”这个现象。 一般用来形容苏州一带的方言,苏州话、上海话等方言比较软糯婉转,故有“吴侬软语”之称。

词语解释

  1. 亦作“吴儂娇语”。形容操 吴 方言的人语音轻清柔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鶯声,尽都是 吴 儂娇语。” 郑振铎 《苏州赞歌》:“‘ 吴 侬软语’的 苏州 人民,看起来好象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吴儂娇语”。形容操吴方言的人语音轻清柔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鶯声,尽都是吴儂娇语。”
郑振铎《苏州赞歌》:“‘ 吴侬软语’的苏州人民,看起来好象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吴侬软语的网络释义

吴侬软语

  • 吴侬软语,是一个形容词、成语,别称“吴侬娇语”、“吴侬细语”,形容“吴人讲话轻清柔美”这个现象。
  • 字面意思:吴侬——吴人。软语/娇语/细语——细软柔美的语音(细软柔美的讲话方式)
  • “吴侬软语”一般用来形容苏州一带的方言,苏州话、上海话等方言比较软糯婉转,故有“吴侬软语”之称。
  • 吴侬软语造句

    隔着轻纱幔帐,隐约传来邻桌女子的吴侬软语。
    原本有心成一家,尔人相伴今生缘,草莓无草爱永远,吴侬软语口隐羞,来者耳边诉衷情,缺少左边心不变,东风吹走愁二点。。
    在龙城逛一圈,洒脱爽快的东北话、吴侬软语的江浙方言、还有京腔京调的京片子……遗憾的是,这里唯独听不见的就是四川话。
    在石鼓坊,街道巷弄里,随处可见说着吴侬软语站街引客、倚门卖笑的妙龄女子。
    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各种文化在这座大都市中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吴侬软语的温柔,更是海纳百川的气魄。
    红男绿女,于长堤上轻折桃花,吴侬软语会和那金丝小枣、陆稿荐排骨一起甜得让你发腻。
    依然是嗲嗲的声音,依然是那种吴侬软语的娇腻嗔语,听得铁青的身上一个劲的抖抖瑟瑟。
    美人儿的吴侬软语,较诸大声疾呼的义务之声,更可以传诸远方。
    我正做着课件,吴梦瑶给我打来了电话,电话那边的她说话声音娇里娇气,吴侬软语,嗲得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几天,南城县万坊镇邓家边村村民李晓录发现并非如此,吴侬软语、八闽之音,还有山东、河南等地的口音,南腔北调在城乡互相交集,成为南城一道新风景。
    于是,就在“吴侬软语”的吴方言区块里,硬邦邦地割据出一块“石骨铁硬”的“杭州官话”来。
    师承琴癫康广陵,一口吴侬软语,相貌清丽,喜穿绿衣,雅擅乐韵。
    雪映梅花瓣瓣红,鞭炮水饺年味浓。吴侬软语家乡话,拜年祝福最温情。万里江山是归程,村口古柳把腰躬。踏遍青山家乡好,祝福乡音我最重。新年快乐!
    她唱腔中带着浓浓的吴侬软语之味,吴越地方音多舌面音和舌尖音,听起来便像口里含着一块饴糖,甜甜的受用。吴侬软语造句。

    汉字详情

    [wu]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G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K
    四角: 60804

    详细解释

    动词

    (会意。从口,从矢。矢( ),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形容词

    〈方〉∶大 。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英文翻译

    name of warring stat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乎平聲開口一等ngo/nguŋu
    nóng [nong]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PE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HBV
    四角: 24232

    详细解释

    代词

    (1) (形声。从人,农声。本义:我)

    (2) 同本义

    人道横江好,侬道 横江恶。—— 唐· 李白《横江词》

    (3) 又如:侬阿(我);侬家(我);侬辈(我等)

    (4) 〈方〉∶你

    劝郎莫上南高峰,劝侬莫上 北高峰。—— 杨维桢《西湖竹枝集》

    (5) 古时吴越一带称他人为“侬”

    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乐府诗集》

    (6) 人。泛指一般人

    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寻阳乐》

    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乐府诗集》

    名词

    侬人,在广西云南交界地区居住的壮族

    英文翻译

    I; you; family 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ung4

    宋本广韵

    ruǎn [ruan]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QWY
    仓颉: KQNO
    四角: 475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英文翻译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5

    宋本广韵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