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奠

qǐ diàn [ qi dian]
繁体 啟奠
注音 ㄑ一ˇ ㄉ一ㄢˋ

词语释义

皇帝之灵柩启迁前所行的奠礼。

词语解释

  1. 皇帝之灵柩启迁前所行的奠礼。

    《清史稿·礼志十一》:“殷奠,列饌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币九万。读文。帝诣几筵哭,内外传哭,奠酒,率众三拜,举哀,焚燎。设启奠如殷奠仪。届日奉梓宫登大昇轝。”

引证解释

⒈ 皇帝之灵柩启迁前所行的奠礼。

《清史稿·礼志十一》:“殷奠,列饌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币九万。读文。帝诣几筵哭,内外传哭,奠酒,率众三拜,举哀,焚燎。设启奠如殷奠仪。届日奉梓宫登大昇轝。”

启奠的网络释义

启奠

  • 启奠,汉语词语,读音为qǐ diàn,意思为皇帝之灵柩启迁前所行的奠礼。
  •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YN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SR
    四角: 3026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 )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2) 同本义

    启,开也。——《说文》

    (3) 经传皆作“啟”

    公将啟之。——《左传·隐公元年》

    疆埸无主,则啟戒心。——《国语·晋语一》

    凡啟塞从时。——《左传·僖公二十年》。注:“门户道桥谓之啟。”

    啟户。——《仪礼·士虞礼》

    门启而入。——《左传》

    启窗而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不能启口。——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启沃(开诚忠告。旧时指用治国之道开导帝王);启扉(开门);启请(开口询问;请教);启户(开门)

    (5) 启发;教育

    啟,教也。从攴,启声。——《说文》

    不愤不啟。——《论语》

    皆啟以商政。——《左传·定公四年》

    啟古献公。——《礼记·祭统》

    佑啟我后人。——《孟子》

    (6) 又如:启诲(开导教诲);启导(开导;启发指导);启机(开启机兆)

    (7) 出发;起程

    正月啟蛰。——《仪礼·夏小正》。传:“言始发蛰也。”

    首啟戎行。——《三国志·武帝纪》

    (8) 又如:启行(启程,动身上路);启轮(轮船起航);启锚(谓开船)

    (9) 开拓;开创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启陨箨以艺粟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0) 又如:启土(开拓疆域);启设(创设);启业(开创基业)

    (11) 启奏;禀告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又

    伏惟启阿母。

    某启。——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3) 又如:启帖(叙述情况的帖子);启白(禀告);启问(陈述;禀告)

    (14) 烦请;启请 。如:启动(套话。劳驾);启烦(套话。麻烦;多劳)

    (15) 通“跽”。跪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小雅·采薇》

    (16) 通“晵”。省视,察看

    启予足!启予手!——《论语·泰伯》

    名词

    (1) 书信

    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苏轼《与王敏仲八首》

    (2) 官方文件

    官信曰启。——服虔《通俗文》

    (3) 中国古代指立春、立夏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

    英文翻译

    open; begin, commence; explain

    方言集汇

    ◎ 粤语:kai2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康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kʰieikhex/qej
    diàn [dian]
    部首: 308
    笔画: 12
    五笔: US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W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2)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奠,置祭也。——《说文》

    于以奠之。——《诗·召南·采蘋》

    共其奠牛。——《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

    舍奠于其庙。——《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

    故既奠。——《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

    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礼记·檀弓》

    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牧《祭妹文》

    (3) 又如:祭奠(为死者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奠馔(置食物以祭);奠飨(置酒食以祭祀)

    (4) 荐献;敬献

    主人坐,奠爵于阶前。——《仪礼·乡饮酒》

    (5) 又如:奠献(献祭品以祀死者);奠仪(送给丧家用于祭奠的钱物);奠雁(古代婚俗。新郎用雁作见面礼到女家迎亲,表示不再娶他人)

    (6) 定;确定,规定

    无地奠位。——扬雄《太玄》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传:“奠,定也。”

    皆辨其物而奠其禄。——《周礼·天官·职币》

    (7) 又如:奠位(定位);奠居(定居;安居)

    (8) 放置 。如:奠枕(安枕以卧。形容局势安定)

    名词

    (1) 祭品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韩愈《祭十二郎文》

    (2) 又如:奠馈(祭品); 奠分(旧俗治丧,各家分摊送给丧家的奠礼);奠敬(奠仪。代作祭品而送给丧家的钱)

    英文翻译

    pay respect; se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din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en5 tin1 [台湾四县腔] tien5 [客语拼音字汇] tian4 [东莞腔] ten3 [陆丰腔] tian6 [海陆丰腔] tien6 [宝安腔] t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二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堂練先開去聲開口四等denh/denndʰ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