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听小骨的通称。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锤骨、砧骨和镫骨的合称,位置在中耳里面,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目的:寻找一种理想的生物人工听骨。
2、只要条件适宜,均在初次外科手术中同时进行听骨链重建。
3、目的:探讨虚拟耳镜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术前评估的作用。
4、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对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的诊断价值。
5、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人耳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研究听骨链声学力学特性是有效的。
6、结论采用自体残存听小骨行听骨成形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中耳畸形及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7、听骨链病变是导致患者听力水平下降的普遍病症。
8、目的探讨虚拟耳镜对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评估作用。
9、观察术前骨气导阈值,听骨链改变,手术前后纯音听力改变。
10、但CTVE对评价听骨链运动功能和细微结构的改变价值有限。
11、目的:观察用人工钛质听骨重建听骨链的疗效。
12、目的探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诊断和治疗。
13、依据方程可以避免环境和测试人员技术水平的干扰,能够更客观地评价人工听骨的传声性能。
14、临床上多采用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来治疗此类疾病。
15、目的探讨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减压术对面瘫与听力恢复的效果。
16、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检查指标和听骨链状态的相关性。
17、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
18、目的:探讨利用自体软骨进行听骨链成形的全中耳重建术患者听力恢复的可能性。
19、明确传导性耳聋的听小骨及听骨链的形态学改变。
20、结果2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虚拟耳镜观察19耳听骨链破坏,手术证实23耳均有听骨腐蚀;
21、结论:用猪生物骨载体制成的听骨被认为是目前接近人听小骨的最佳材料。
22、激光输出功率密度愈大,损伤听骨和耳蜗的照射时间愈短。
23、目的探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的临床应用价值。
24、肉芽肿型中耳乳突炎多出现听骨链肉芽包裹。单纯性中耳乳突炎鼓室壁及听骨链周围骨质破坏少见,无软组织肿块。
25、目的:探讨中耳炎手术期听骨链重建的最佳材料和术式。
26、目的:研究人体听骨中砧骨长脚及豆状两骨之间的关系,砧骨长脚末端的豆状突在听骨链解剖中是否为一块独立的骨。
27、听骨移位和破坏;
28、方法用耳内镜为6例传导性耳聋患者重建听骨链。
29、听骨链的完整性是传音的基础,听骨链重建离不开听骨赝复物的支持。
听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釿 | 宜引 | 疑 | 眞A | 上聲 | 軫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gjinx/ngiin | ŋĭĕn |
详细解释
gū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名词
(1) (会意。从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骨 | 古忽 | 見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kuot | kuə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