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聪视明

tīng cōng shì míng [ting cong shi ming]
注音 ㄊ一ㄥ ㄘㄨㄥ ㄕˋ ㄇ一ㄥˊ

词语释义

听:听觉;聪:灵敏;视:视觉;明:清楚。 听得清,看得明。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韩愈《释言》:“听聪而视明,公正而敦大。”

汉字详情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
cōng [cong]
部首: 605
笔画: 15
五笔: BUK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JCRP
四角: 184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总声。本义:听力好)

(2) 同本义

聪,察也。——《说文》

听曰聪。——《书·洪范》

闻审谓之聪。——《管子·宙合》

耳彻为聪。——《庄子·外物》

尚寐无聪。——《诗·王风·兔爰》

(3) 又如:聪耳(听觉灵敏的耳朵)

(4) 明察。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

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聪察(擅长审辨);聪察轩昂(明察真伪,仪态不凡);聪听(明于听取;明于辨察)

(6) 聪明,有才智

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春秋繁露·五行五事》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三国志·诸葛亮传》

聪者不得用其诈。——《韩非子·有度》

不聪敬止。——《诗·周颂·敬之》

(7) 又如:聪哲(聪明多智);聪明自误(天资聪明的人,反被聪明所误);聪智(指聪明而有才智)

名词

听;听觉 。如:左耳失聪

英文翻译

intelligent, clever, b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1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BH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名词

(1) 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英文翻译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潮州话:si6 si7(sĭ sī) <旧读>si3(sì)

宋本广韵

míng [ming]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B
四角: 67020

英文翻译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兵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mieng/myangmĭɐ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