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筒

tīng tǒng [ ting tong]
繁体 聽筒
注音 ㄊ一ㄥ ㄊㄨㄥ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听筒 tīngtǒng

(1) 耳机

headphone;earphone;earpiece

(2) 电话机中一种使电的脉动或变化的电流转换成声音的装置

telephone receiver

(3) 听诊器

stethoscope

词语解释

  1. 即耳机。

    洪深 《冯大少爷·电影故事》:“适少年之电又至,生持听筒大声询问谁何,少年闻男子声,惊极,听筒失手而坠。” 茅盾 《子夜》七:“厂里来的电话!不知是吉是凶?当他拿起听筒的时候,不知不觉手也有点抖了。”

  2. 听诊器的俗称。

引证解释

⒈ 即耳机。

洪深《冯大少爷·电影故事》:“适少年之电又至,生持听筒大声询问谁何,少年闻男子声,惊极,听筒失手而坠。”
茅盾《子夜》七:“厂里来的电话!不知是吉是凶?当他拿起听筒的时候,不知不觉手也有点抖了。”

⒉ 听诊器的俗称。

听筒的国语词典

电话机的受话机。

听筒的网络释义

听筒

  • 耳机(Headphone),又称耳筒听筒,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封闭式耳机)。
  • 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便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亦同时见用于电脑和Hi-fi音响之中。
  • 听筒造句

    他放下听筒,仰靠在椅背上,笑眯眯地望着他的助手。
    她在拿起听筒前犹豫了一下。
    没事了,我遮住听筒,她不可能听到我们的谈话。
    估计你摔过手机或剧烈运动过。放歌和耳塞用的是另一个喇叭,不是听筒和话筒,建议到售后维修。
    应该是听筒坏了,建议你把手机拿到维修处修理,即可。
    只要两个电话是一个号,只要拿起听筒都是可以的,我家客厅和卧室就是这样的。
    听筒对面传来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说“哦,是白宇师兄啊。
    他的一生就是在被遗弃的电话亭里,在没有连线,根本无法接通任何人的听筒前的漫长等待。现在,他面前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从被遗弃的电话亭中走出来,尽快出来!米兰·昆德拉 
    “果不其然!”哈蒂重重摔下听筒。“真是果不其然啊!”。
    比如枕头,床垫在人重力的影响下是怎样弯曲的,弹回的:接听电话时电话线怎样随着听筒吊摆,液体在玻璃杯中怎样流下去的。
    关起门来,先在房间里转一圈,给洗手间的小盆栽浇浇水,再拿起电话摁两下拨号键,顺便把听筒搁起来好了。
    县城乡镇里的卫生院,只有老三件“温度计、血压计、听筒”。
    她拿起听筒开始拨电话号码。
    令人吃惊的是,飞机的通讯联络员似乎还带着过时的头戴式听筒坐在旅客席上监听空中交通管制信息。
    每天早上,一觉醒来,她就拿起电话听筒,听飒飒声、瑟瑟声、咔嗒咔嗒声,像是在一个窗口。
    减小听筒音量,请重复按下部音量控制键,直到达到理想音量音量控制方向改变。
    没想到吉咪盯着看了一会儿,然后跑到隔壁房间,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玩耍,拨开了另一个电话机的听筒,摁下挂断键。
    我打他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却是:这个号码是空号。
    拿起听筒之后,放一个硬币在这个小口子里。
    当他看见我的时候,他就放下了听筒。

    汉字详情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
    tǒng [tong]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M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BMR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2) 同本义

    筒,通箫也。——《说文》

    筒,竹管也。——《三苍》

    筩,断竹也。——《说文》

    教吏为缿筩。——《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

    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汉书·律历志》

    (3) 又如:筒箭(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筒竹(竹筒);筒炙(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4) 捕鱼的器具 。如:筒钓(一种捕鱼的用具)

    (5) 泛指管筒状器物

    以筒水灌之。——《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邮筒;笔筒;筒竹(犹鞭炮);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筒轮(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

    (7) 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 。如:袖筒;袜筒;长筒靴

    (8) 竹名 。也称“射筒竹”

    量词

    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如:一筒米、一筒可乐等

    动词

    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如:筒子皮(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英文翻译

    thick piece of bamboo; p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2 tung4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3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沙头角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