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

tīng jiào [ting jiao]
繁体 聽教
注音 ㄊ一ㄥ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1.听受教言。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听受教言。《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肃 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引证解释

⒈ 听受教言。

《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听教的网络释义

听教

  • 听受教言
  • 《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复跪请曰:‘先生是何言也!寡人慕先生大才,故屏去左右,专意听教。事凡可言者,上及太后,下及大臣,愿先生尽言无隐。’”
  • 听教造句

    既然想当学生,就得矮人一等,就得装“孙子”,老老实实听教练的,不然真的把我勒令退学,我可就前功尽弃了。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它让我感受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断肠东风落牡丹”的凄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我可先告诉大家一个巧门,让得好好听教练的,不要把手啊脚啊脖子之类的给我扭坏了,如果不能参加一下场的训练,可以回去了。
    谁想到听讲听教令我个性也生锈,谁想到只听你话令自尊也再没有。
    爱德华继续着他的随堂口试,直到班纳老师走进教室,又把那个视听教学箱拖进来为止。
    我艺校生活的第一周里,我坐在黑漆漆的讲堂里,听教授问些我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演示些我根本看不懂的幻灯片。
    该公司还将提供视听教学,电话会议,虚拟化,分段运输,配置,软件成像,集成,仓储和物流服务。
    世新大学语言中心开学??介短片,内容包含英听教室使用规则,以及世新大学英语沉浸园的介绍。
    听见混沌根源说收下自己了,叶无颜立即按照神武大陆的拜师规矩三跪九叩之后,站起身子,继续聆听教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越不才,愿为小将军马前卒,执弟子礼,旦日聆听教诲,望小将军勿却!
    而在加拿大,语法翻译法则让位于许多其它的方法,包括视听教学法,其重点在于句型练习。
    我因家师钮骠先生而得缘拜识吴老,并有幸在他年届九旬后常往中关园聆听教诲。
    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听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
    目不转睛:教室里同学们都在目不转睛地听教员授课。
    “羊城晚报管不了我们,我们这里只听教育局的,课照补钱照收。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直观教育逐渐演化为视听教育。
    电脑辅助教学软体的应用层面问题。视听教育。
    试听教室、美术教室里有许多道具,也由各个班级以包干区的方式细心收拾好,以便下一次使用。
    让我再望一眼,曾经奔跑过的球场;让我在瞧一眼,曾经聆听教诲的教室;让我再睹一眼,曾经嬉笑打骂过的寝室;让我再看最后一眼,曾经进进出出的校门。再见了,我的校园!

    汉字详情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