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学

míng xué [ ming xue]
繁体 名學
注音 ㄇ一ㄥˊ ㄒㄩㄝˊ

词语释义

名学 míngxué

(1) 逻辑学的旧称

logic

词语解释

  1. 著名的学者。

    《后汉书·郑范陈贾张传赞》:“中世儒门, 贾 郑 名学。”《三国志·吴志·华覈传》:“ 汉 时皆名学硕儒乃任其职,乞更选英贤。”

  2. 逻辑学的旧称。

    严复 《原强》:“不为数学、名学,则吾心不足以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数也。” 章炳麟 《訄书·订孔》:“其正名也,世方诸仞识论之名学,而以为在 琐格拉底 、 亚歷斯大德 间。”

引证解释

⒈ 著名的学者。

《后汉书·郑范陈贾张传赞》:“中世儒门, 贾郑名学。”
《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汉时皆名学硕儒乃任其职,乞更选英贤。”

⒉ 逻辑学的旧称。

严复《原强》:“不为数学、名学,则吾心不足以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数也。”
章炳麟《訄书·订孔》:“其正名也,世方诸仞识论之名学,而以为在琐格拉底、亚歷斯大德间。”

名学的国语词典

研究先秦各家关于「名」的思想与问题之学。

名学的网络释义

名学

  • 名学,由姓名学与名称学、扬名学与命名学和名势学、名利学组成。名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国学中的一部分,名学中的部分学术融入易学象理,是学术应用从《周易》象数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新派数理体系,名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名学,在当代社会科学中的名学定义(古代名学见“发展史”部分):名学今天是人与社会的表达、传播、交流的应用信息工具,是能量场的信息储存载体,是研究人、物、事、业的价值能量延续,是载体之间的逻辑思想的学术分类、来源历史、型态改变、地理分布、文化意涵等的一门综合学科,为anthroponymy的中译,一般又翻译为人名学,与地名学(toponymy)同属专名学(onomastics)的下属领域。早期名学以人名、物名、事名、业名的来源和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词源学etymology)为基本工具,对语言学有所贡献,后来因为对地理分布、文化意涵的研究,也影响了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甚至与心理学、社会学、法学都有关连。
  • 近义词

    名学造句

    我拙于考据,拎不清几个名称出现的缘起始末,只想从文学性、书名学的意义上说一说。
    我是一名学生。我就读于西华路小学。
    这句是过去完成式,表示:我小时候的状态,我曾经是一名学生。
    其中一名学生,杰拉尔德?霍尔,提出第三种假说来解释这位镜中人的最终颜色:“变色龙会保持进入镜子反射区域那一瞬间的任何颜色。”。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
    我是雍景园小学的一名学生,我在二年级二班。
    近日,安徽省定远县永宁中学百余名学生因被红蚂蚁叮咬,突发面部毒虫性皮炎。
    我们是一名学生又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好好学习。
    名学生中,她排名第九位,但她还能抽出时间给她的家人做正餐,每周六还要在她妈妈的服装店里帮忙。
    著名学者戴锦华是研究电影史的专家,是著名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
    金正喜曾作为官方使者出访中国,与当时清朝著名学者翁方纲、阮元等结识。
    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混凝土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
    我要感谢黛比莫里斯,一名学生在毕比护理学院,为研究的背景资料和她的援助,写这篇文章。
    著名学者侯外庐先生曾说他是“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可见其学识之广。
    多数学员按号令迅速滚入杂草或塄坎隐蔽,但也有几名学员以为这是随机设置的情况,卧倒时比较随意。
    他们部队的通讯联络官原是佩珀代因大学的一名教授,这所大学的一名学生收集了很多书包和最基本的必需品,想在伊拉克的学校中分派给学生,西罗斯欣然前往。
    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局向记者透露有一名学生前日发现被困密歇根大学北校区,现已安全送回。
    本文首先对高职英语专业的一百名学生进行非谓语动词语法专项测试,然后对其进行语法观问卷调查。
    这幢被称为“学生村”的楼房内,拥挤不堪地住着约一万名学生。
    东汉著名学者荀悦深受儒家经学濡染,同时也多得道家思想之沾溉。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