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僧

míng sēng [ ming seng]
注音 ㄇ一ㄥˊ ㄙㄥ

词语释义

有名望的高僧。

词语解释

  1. 有名望的高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梁书·武帝纪下》:“听览餘闲,即於 重云殿 及 同泰寺 讲説,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餘人。”《周书·薛慎传》:“ 太祖 雅好谈论,并简名僧深识玄宗者一百人於第内讲説。”

引证解释

⒈ 有名望的高僧。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
《梁书·武帝纪下》:“听览餘闲,即於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説,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餘人。”
《周书·薛慎传》:“太祖雅好谈论,并简名僧深识玄宗者一百人於第内讲説。”

名僧的网络释义

名僧

  • 如果一个人出家为僧尼,无论年龄多大,必须经寺院活佛、住持或经师剃度、授戒、重新取名,...僧人每次受戒受灌顶时都赐予不同的法名,有些高僧有多种不同的法名法号:库仑贡堪布然坚巴·阿旺罗桑又名益喜图登,格隆·扎巴次仁为其赐居士戒名罗桑图登,班 ...
  • 名僧造句

    据省治安部门调查,这二名僧侣来自中国西北省的中银县郭因把寺院。
    每天下午的固定辩经时间里,两三名僧人各自成组,质询者站着,答者坐着。
    该广告还请来了一名据称来自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高僧空智大师,但事实上大相国寺根本没有这名僧人。
    他还应僧道之请,设立善世院、玄教院,后改为僧录司、道录司,以名僧、道徒总领全国佛、道事务。
    未几,有无名僧以嘉木至开元寺仿此像而刻之,弥月而。
    乞命诸陪臣与有名僧道,互相辨驳,推勘穷尽,务求归一。
    勒颈无花果树和遍地苔藓吞噬了塔普伦寺遗迹,这里曾是数百名僧侣的家园。
    翁年老,墓木已拱,你不忍于弱女,宁独甘心于秃翁?如蒙哀怜,当为延名僧修法事,令你生天人境界何如?
    大殿上忙乱半晌,经过众僧人的解劝,无色这十八名僧人逐渐止住了悲声,在赵与愿假惺惺的拉拢安慰之下,随着他回了僧房。
    佛、玄之间的交争与融合构成了东晋文化思想的基本特点,这从当日名僧与名士的玄言诗创作中亦可得到印证。
    梁武帝广泛结交当时的名僧,光宅寺法云、开善寺智藏、庄严寺的僧旻被称为梁的三大法师,其他如宝志、宝唱、僧祐等,都受到礼遇。
    圣寿寺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右后侧,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乃名僧赵智凤主建的密宗禅院。
    一天,他揭了朝廷敦请西藏名僧哈利麻延聘使者的榜文。
    奘师在塔寺暂歇时,即有二百多名僧众和一千多名信众,手持香花、幢幡、宝盖前来迎请,赞叹围绕,一直送到那烂陀寺为止。
    此次访缅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僧人,我不仅感受到缅甸人民的礼遇和善待,更感受到因历代以来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中缅文化在骨子里一脉相连。
    其实他与江沅乃挚友,均尊奉乾、嘉时京西红螺寺名僧彻悟禅师著作。
    大陆纷争乍起,名僧遇剌,引发一个局,一个布了五十年,席卷整个了东大陆的杀局。
    其中之彰明较著者,厥为北宋名僧契嵩,以沙门立场,大唱佛儒一家之论。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
    sēng [seng]
    部首: 221
    笔画: 14
    五笔: WU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CWA
    四角: 2826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2)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韩愈《山石》

    (3) 又如:僧行(僧众);僧众(僧人:和尚;佛教徒);僧录司(明清时期管理佛门事务的机构);僧雏(年龄小的僧人);僧寮(僧人居住的房屋);僧居(僧人的居室,寺院);僧衲(僧衣);僧靿袜儿(僧人穿的长筒袜);僧正(管理众僧之官);僧官(管理僧人、寺庙的官吏);僧纲(管理佛教的官);僧腊(指僧人受戒后的年龄。又称法腊);僧伽梨(僧服大衣名。为袈裟的一种)

    (4) 姓

    英文翻译

    Buddhist priest, monk; san of Sanskrit sangha

    方言集汇

    ◎ 粤语:sang1 za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en1 [沙头角腔] z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en1 [陆丰腔] cen1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ien1 [宝安腔] zen1 [东莞腔] zen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增登開平聲開口一等səŋ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