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吊桥
(1) 桥面可以吊起的桥
(2) 桥面吊在钢索上的桥
词语解释
亦作“吊桥”。指全部或一部分桥面可以吊起、放下的桥。多用在护城河及军事据点上。现代在通航的河道上,为了便利船只通过,也有架吊桥的。
宋 陈规 《守城录·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壕上作桥,桥中作弔桥,暂时隔敌则可,若出兵则不能无碍。”《水浒传》第四七回:“ 杨雄 看时,真个好大庄院,外面週迴一遭阔港,粉墙傍岸,有数百株合抱不交的大柳树,门外一座弔桥,接着庄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建筑栅濠》:“视门大小,造以弔桥。” 韩北屏 《非洲夜会·奴隶和奴隶海岸》:“靠陆地的一边,挖了一道护城河,上架吊桥,随时可以拉起来。”
轮船驾驶台前面或两旁的一块凸出来的平台,是作近海了望的地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便开了一炮,轰的一声,把那船上的望臺打毁了,吊桥打断了,一个大副受了重伤,只得停了轮。”
在河上、山谷等处架起两根钢索,然后用很多铁条把桥面吊在钢索上,用这种方式造成的桥梁亦称吊桥。
左建明 《三个通信兵》四:“三个通信兵越过吊桥,来到 公主河 对岸,寻到那个残破的碉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吊桥”。
⒉ 指全部或一部分桥面可以吊起、放下的桥。多用在护城河及军事据点上。现代在通航的河道上,为了便利船只通过,也有架吊桥的。
引宋陈规《守城录·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壕上作桥,桥中作弔桥,暂时隔敌则可,若出兵则不能无碍。”
《水浒传》第四七回:“杨雄看时,真个好大庄院,外面週迴一遭阔港,粉墙傍岸,有数百株合抱不交的大柳树,门外一座弔桥,接着庄门。”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建筑栅濠》:“视门大小,造以弔桥。”
韩北屏《非洲夜会·奴隶和奴隶海岸》:“靠陆地的一边,挖了一道护城河,上架吊桥,随时可以拉起来。”
⒊ 轮船驾驶台前面或两旁的一块凸出来的平台,是作近海了望的地方。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便开了一炮,轰的一声,把那船上的望臺打毁了,吊桥打断了,一个大副受了重伤,只得停了轮。”
⒋ 在河上、山谷等处架起两根钢索,然后用很多铁条把桥面吊在钢索上,用这种方式造成的桥梁亦称吊桥。
引左建明《三个通信兵》四:“三个通信兵越过吊桥,来到公主河对岸,寻到那个残破的碉堡。”
吊桥的国语词典
设在城壕边,随时可以起落的便桥。《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吕布赶来,玄德急唤城上军士放下吊桥。」也作「吊桥」。
吊桥的网络释义
吊桥 (桥梁类型之一)
吊桥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2) 同本义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
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礼记·曲礼》
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
(3) 又如:吊纸(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吊问(吊念死者,慰问生者);吊死(吊慰死者;自缢而死);吊祠(吊唁祭祀)
(4) 引申为慰问
人皆吊之。——《淮南子·人间训》
有君不弔。——《左传·襄公十四年》。注:“恤也。”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5) 又如:吊民(慰问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吊民伐罪。慰问穷苦的人);吊恤(安慰抚恤);吊水(慰问水灾的受害者);吊临(灵前哭吊,吊唁)
(6) 凭吊;伤怀往事 。如:吊悼(凭吊、悼惜);吊古
(7) 悬挂 。如:吊闼(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闼:小门);吊挂(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吊猴(耍滑,捣蛋)
(8) 在牌戏中 迫使对手方出牌 。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9) 求取 。如:吊名
(10) 提取
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1) 又如: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阅)
(12) 通“掉”。落下
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老残游记》
(13) 又如:吊了稍(吊稍。指没了钱,银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吊谎(掉谎。说谎)
形容词
(1) 哀伤,悲悯
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
(2) 又如:吊影(独居无伴,对影自怜)
(3) 善;良好
无敢不吊。——《书·费誓》
不吊昊天。——《诗·小雅·节南山》
昊天不吊。——《左传·哀公十六年》
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左传·昭公二六年》
量词
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中间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 。如:一千文为一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iau4 [海陆丰腔] diau5 [梅县腔] diau5 [宝安腔] diau5 [客英字典] diau5 [陆丰腔] diau5 [沙头角腔] diau5 [东莞腔] diau5 [台湾四县腔] d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弔 | 多嘯 | 端 | 蕭 | 去聲 | 嘯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teuh/tew | ti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2) 同本义
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说文》
宁新中更名 安阳,初作 河桥。——《史记·秦本纪》
洛水桥边春日斜。—— 刘禹锡《浪淘沙》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桥边红药。——宋· 姜夔《扬州慢》
桥边一带。——《广东军务记》
(3) 又如:桥阁(傍山架木为路。即栈道,阁道);桥津(桥头。津,水边渡口)
(4) 器物上的横杆
奉席如桥衡。——《礼记·曲礼》。注:“井上桔槔。”
(5) 又如:鞍桥
(6) 木名 。如:桥梓(桥木和梓木)
动词
(1) 架桥,修桥
桥孙水,以通 邛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 通“矫”。纠正
以桥饰其情性。——《荀子·儒效》
掉指桥以偃蹇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形容词
通“乔”。高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诗·郑风·山有扶苏》
于是桥起。——《庄子·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