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影
词语释义
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词语解释
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弔影独留。”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兄弟离散》诗:“弔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悵望关河空弔影,正人间、鼻息鸣鼉鼓。”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独客弔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引证解释
⒈ 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引南朝齐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弔影独留。”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兄弟离散》诗:“弔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悵望关河空弔影,正人间、鼻息鸣鼉鼓。”
清黄景仁《后观潮行》:“独客弔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吊影的国语词典
独居无伴,对影自怜。形容孤独之极。
吊影的网络释义
吊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2) 同本义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
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礼记·曲礼》
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
(3) 又如:吊纸(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吊问(吊念死者,慰问生者);吊死(吊慰死者;自缢而死);吊祠(吊唁祭祀)
(4) 引申为慰问
人皆吊之。——《淮南子·人间训》
有君不弔。——《左传·襄公十四年》。注:“恤也。”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5) 又如:吊民(慰问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吊民伐罪。慰问穷苦的人);吊恤(安慰抚恤);吊水(慰问水灾的受害者);吊临(灵前哭吊,吊唁)
(6) 凭吊;伤怀往事 。如:吊悼(凭吊、悼惜);吊古
(7) 悬挂 。如:吊闼(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闼:小门);吊挂(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吊猴(耍滑,捣蛋)
(8) 在牌戏中 迫使对手方出牌 。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9) 求取 。如:吊名
(10) 提取
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1) 又如: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阅)
(12) 通“掉”。落下
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老残游记》
(13) 又如:吊了稍(吊稍。指没了钱,银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吊谎(掉谎。说谎)
形容词
(1) 哀伤,悲悯
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
(2) 又如:吊影(独居无伴,对影自怜)
(3) 善;良好
无敢不吊。——《书·费誓》
不吊昊天。——《诗·小雅·节南山》
昊天不吊。——《左传·哀公十六年》
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左传·昭公二六年》
量词
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中间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 。如:一千文为一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iau4 [海陆丰腔] diau5 [梅县腔] diau5 [宝安腔] diau5 [客英字典] diau5 [陆丰腔] diau5 [沙头角腔] diau5 [东莞腔] diau5 [台湾四县腔] d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弔 | 多嘯 | 端 | 蕭 | 去聲 | 嘯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teuh/tew | ti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2) 同本义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动词
(1) 遮蔽;遮盖 。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ng3 [海陆丰腔] rang3 [梅县腔] jang3 [沙头角腔] jang3 jang5 [客语拼音字汇] yang3 [陆丰腔] jang3 [台湾四县腔] jang3 [宝安腔] jang3 [东莞腔] j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影 | 於丙 | 影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ʔĭɐŋ | qiengx/y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