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

diào gǔ [ diao gu]
繁体 弔古
注音 ㄉ一ㄠˋ ㄍㄨˇ

词语释义

吊古 diàogǔ

(1) 凭吊古迹

visit a ruin… and ponder on the past

词语解释

  1. 凭吊往古之事。

    唐 李端 《送友人》诗:“闻説 湘 川 路,年年弔古多。” 宋 陈与义 《登岳阳楼》诗:“白头弔古霜风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清 黄遵宪 《到广州》诗:“秋风独上 越王臺 ,弔古伤今几霸才。”

引证解释

⒈ 凭吊往古之事。

唐李端《送友人》诗:“闻説湘川路,年年弔古多。”
宋陈与义《登岳阳楼》诗:“白头弔古霜风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清黄遵宪《到广州》诗:“秋风独上越王臺,弔古伤今几霸才。”

吊古的国语词典

感念往昔的人事。

吊古造句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自结识了这对父子,我一时引为知音,待得康复,便常与他们一道吊古寻幽、参禅论道。
每与源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
诗中吊古抚今,自抒怀抱,对当道者扼杀人才的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武侯祠凭吊,追怀诸葛亮,自不免吊古伤今,借诗词以抒发心中的抱负。
也是一个音乐诗剧,由三部分组成,形式上以文人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的这样一种松散的近乎才艺演示的表现形式,引发三段音乐家之间的吊古寻幽的心灵对话。
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此时的陈道芗放马缓行,凭吊古人之际,漫步于这草海之中,任由心驰念想。
《金陵五题》,是诗人唐敬宗宝历二年,路过金陵,吊古伤今而作的组诗。
栗老师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描述一场千年之前的文学运动,当然不是仅仅为了把连州塑造成一处吊古寻幽的旅游新景观。
在外古的战史上,在多少吊古伤今的诗人的笔下,桑干河三字并不生疏。
在充溢全书的吊古伤今氛围中,民国年间的旧像如海市蜃楼般在我们眼前浮起,仿佛我们能听到镇外一匹马的嘶鸣,或者街市中的叫卖声。
山上冈峦起伏,花木明秀,古迹甚多,尤其是越王台、朝汉台、镇海楼、越王井、五羊石等,皆为历代文人吊古赋诗之所。

汉字详情

diào [diao]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KMHJ
五行:
仓颉: RLB
四角: 6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2) 同本义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

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礼记·曲礼》

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

(3) 又如:吊纸(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吊问(吊念死者,慰问生者);吊死(吊慰死者;自缢而死);吊祠(吊唁祭祀)

(4) 引申为慰问

人皆吊之。——《淮南子·人间训》

有君不弔。——《左传·襄公十四年》。注:“恤也。”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5) 又如:吊民(慰问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吊民伐罪。慰问穷苦的人);吊恤(安慰抚恤);吊水(慰问水灾的受害者);吊临(灵前哭吊,吊唁)

(6) 凭吊;伤怀往事 。如:吊悼(凭吊、悼惜);吊古

(7) 悬挂 。如:吊闼(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闼:小门);吊挂(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吊猴(耍滑,捣蛋)

(8) 在牌戏中 迫使对手方出牌 。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9) 求取 。如:吊名

(10) 提取

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1) 又如: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阅)

(12) 通“掉”。落下

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老残游记》

(13) 又如:吊了稍(吊稍。指没了钱,银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吊谎(掉谎。说谎)

形容词

(1) 哀伤,悲悯

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

(2) 又如:吊影(独居无伴,对影自怜)

(3) 善;良好

无敢不吊。——《书·费誓》

不吊昊天。——《诗·小雅·节南山》

昊天不吊。——《左传·哀公十六年》

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左传·昭公二六年》

量词

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中间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 。如:一千文为一吊

英文翻译

condole, mourn, pity; hang

方言集汇

◎ 粤语:diu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iau4 [海陆丰腔] diau5 [梅县腔] diau5 [宝安腔] diau5 [客英字典] diau5 [陆丰腔] diau5 [沙头角腔] diau5 [东莞腔] diau5 [台湾四县腔] d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四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多嘯去聲開口四等teuh/tewtieu
[gu]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D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
四角: 406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形容词

(1) 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英文翻译

old, classic,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 客家话:[梅县腔] gu3 [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东莞腔] gu3 [沙头角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 潮州话:gou2(kóu) gu2(k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公戸上聲開口一等kox/ku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