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议庭
词语释义
审判人员共同审理案件时所组成的审判庭。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第一审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上诉和抗诉案件的审理,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词语解释
审判人员共同审理案件时所组成的审判庭。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第一审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上诉和抗诉案件的审理,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引证解释
⒈ 审判人员共同审理案件时所组成的审判庭。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第一审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上诉和抗诉案件的审理,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国语词典
法律上指有三人以上之推事出庭共同审理诉讼案件,称为「合议庭」。一、二审法院的合议庭,都由三位法官组成,以庭长为审判长,庭员一人为受命推事,另一庭员为陪席推事;三审法院的合议庭则由五位法官组成,包括一位审判长和四位推事。
合议庭的网络释义
合议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ě
名词
(1) 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
(2) 另见
hé
动词
(1) (会意。从亼(
),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2) 同本义
合,合口也。——《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如:合手
(22) 回答,答 。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形容词
(1) 全部;整个 。如:合家团聚;合府(全家);合宅(合家,合门,全家);合境(全境);合穗(合颖)
(2) 和睦,和谐,融洽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小雅·常棣》
合群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合,谓和合群众也。”
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吕氏春秋·古乐》
议事每不合。——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甚与孤合。——《资治通鉴》
与宁南意合。——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不谋而合。——《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合心(齐心;同心);合情(和谐情感)
名词
(1) 盒子。后作“盒”
以黑木合盛茶。——冯梦龙《古今谭概》
(2) 姓
副词
一起,共同 。如:合吃;合住;合堂(同处一堂);合约(一同订约)
介词
(1) 与;向
又不好合你再要。——《红楼梦》
(2) 和 。如:合会(以及;和)
量词
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一回合 。如:战了五十合;两人交手数合
动〉,〈形词
(1) 闭合 。如:合眼
(2) 全;总共 。如:合县(全县) “閤”
(3) 另见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p8 gak7 gap7 kap7 lap7 [台湾四县腔] hap8 gap7 gak7 kap7 [客英字典] hap8 kap7 gap7 [宝安腔] hap8 [沙头角腔] hap8 [客语拼音字汇] hab6 keb5 [海陆丰腔] hap8 gap7 gak7 kap7 [东莞腔] hap8 [陆丰腔] hap8
◎ 潮州话:hah8 , kab4 [澄海]kag4 ,gab4 [澄海]ga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合 | 侯閤 | 匣 | 合 | 入聲 | 合 | 開口一等 | 覃 | 咸 | ghop/hop | ɣɒp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廷声。广(
),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2)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3)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4)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5) 又如:庭闱(原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借指庭院或家庭);庭帏(庭闱);庭燎(举行大典礼时设在庭院中照明的火炬);庭轩(庭院中的小室);庭芜(庭园中丛生的草);庭阈(泛指庭院)
(6) 通“廷”。朝廷,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易·夬》
龙辂充庭。——《文选·张衡·东京赋》。注:“庭,朝廷。”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说苑·立节》
乞以臣此章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陈子昂《谏政理书》
奏事入朝,思睹阙庭,将陈所见。——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7) 又如:庭争(在朝廷上据理诤谏);庭论(在朝廷中当众评议);庭庙(朝廷);庭议(议事于朝廷);庭辩(在朝廷上辩论);庭问(上朝问国事);庭会(朝见天子)
(8) 法庭,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处所 。
(9) 如:庭决(公堂判决);民庭;刑庭
(10) 官署,政府办公的地方 。
(11) 如:庭参(庭谒。封建时代,下级官员趋步至官厅,按礼谒见长官。文职北面跪拜,长官立受。武职北面跪叩,自宣衔名,长官坐受);庭阁(府署);庭皋(府暑)
(12) 朝觐,到圣地去进香
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 归有光《书安南事》
(13) 古代指少数民族所辖区域或所都之处。也泛指边疆地方
边庭流血如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
(14) 中医学名词。指额部中央 。望诊时常作为诊察头、面部疾病的部位,又叫“天庭”。
(15) 如:庭角(珠庭日角。谓人的天庭圆满。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
(16) 房屋 。
(17) 如:庭宇(房舍);庭户(门户;门庭);庭帏(妇女居住的内室;父母居住处);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
(18) 唐代州名 。故治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
形容词
(1) 父亲、母亲的或与父或与母有关的 。
(2) 如:庭诰(古代指家训文字);庭趋(承受父教)
(3) 直的,笔直的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诗·小雅·大田》
(4) 又如:庭右(旧时书信中对人的敬称。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其左右的侍从而禀告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n2 [沙头角腔] tin2 [梅县腔] tin2 [台湾四县腔] tin2 [客语拼音字汇] tin2 [陆丰腔] tin3 [海陆丰腔] tin2 [宝安腔] tin2 [东莞腔] t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庭 | 特丁 | 定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dʰieŋ | d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