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请

yù qǐng [ yu qing]
繁体 籲請
注音 ㄩˋ ㄑ一ㄥ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呼吁请求:~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词语解释

  1. 呼吁请求。

    《清史稿·礼志七》:“ 康熙 中,臣民合辞拟上尊号。至六旬圣寿,復吁请。 圣祖 諭言无裨治道,皆不允行。”

引证解释

⒈ 呼吁请求。 《清史稿·礼志七》:“康熙中,臣民合辞拟上尊号。至六旬圣寿,復吁请。

圣祖諭言无裨治道,皆不允行。”

吁请的国语词典

呼吁请求。

吁请的网络释义

吁请

  • 吁请,《清史稿·礼志七》:“ 康熙 中,臣民合辞拟上尊号。至六旬圣寿,复吁请。 圣祖谕言无裨治道,皆不允行。”
  • 吁请造句

    我吁请更多有见解,有好主意的人士挺身而出,协助政府解决问题,把事情办得更好。
    据《罗盘报》网站报道,马福吁请支持者放弃举行集会。
    民族的历史记忆不是失去了生命的断烂朝报,而是无声的号角,在吁请后人的警惕。
    更多网友呼吁请对濒危动物“口下留情”。
    有鉴于此,刘志文吁请教育部委派官员认真探讨及评估大马独中统考文凭的马来文科水平,以及统考文凭的马来文科水平是否达到国文科的水准。
    他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果断平反冤假错案,诚恳吁请小平出山,奋力推进战略大转移,披肝沥胆推动全面改革开放……
    公众的情绪是蛮不讲理的:当常理上的公道作为一种权利加以过分要求时,可能遭到拒绝但是一旦完全投其所好吁请暴虐的人们慷慨大度时,倒常常会得到超出公道的奖赏。
    我们队长以光线太暗吁请裁判中止比赛。
    你的家庭和家人最近好像也会吁请你的关注。
    蒙田在探讨谎言为何可耻可恶时说得真好:“仔细想来,说人撒谎就等于说他蔑视上帝,惧怕凡人。因为谎言是直面上帝而逃避凡人的。”有人预言:基督再来时,他在世上将难遇诚信。因而谎言是吁请上帝审判人类的最后钟声。弗兰西斯·培根。
    我呼吁请大家为了母校的声誉,无比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负弱势的人,也不可以做损及他人或自己的事。
    此外,我们吁请各员工及学生加强注意个人衞生。
    利比是基地高级领袖,有人认为其现居住在阿富汗或巴基斯坦。他吁请真主施威于布什,并将其与历史上的暴君相提并论。
    最后,我再次吁请你同我们团结。

    汉字详情

    xū,yū,yù [xu,yu]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KGF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MD
    四角: 61040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于声。本义: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 同本义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书·吕刑》

    吁!惊也。——《说文》

    王曰:“吁,来!…”——《史记·周本纪》

    吁!是何言欤?——《法言·君子》。注:“吁!骇叹之声。”

    (2) 又如: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吁咈都俞(吁咈,吁俞。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见《书·尧典》);吁嗟(表示忧伤或有所感;表示赞美)

    动词

    (1) 叹息,叹气

    香车辗尽关山日,弹罢琵琶只自吁。——《明珠记》

    (2) 又如:吁唏(吁嘘。嘘唏,叹息);吁气(叹气);吁嗟(哀叹;叹息);吁嗟(慨叹);吁然(感叹的样子);吁叹(叹息;哀叹);吁嘻(感叹)

    (3) 吐 。如:吁呵(口中默念);吁吸(嘘气与吸气;呼吸);吁呼(指吐气);吁荼(谓散发出温暖之气);吁气(呼气,吐气)

    云何吁矣。——《诗·周南·卷耳》

    (4) 另见 yū;yù

    象词

    (1) 吆喝牲口的声音

    (2) 另见 xū;yù

    动词

    (1) 呼天而告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书·召诰》

    (2) 又如:吁天(呼天而告);吁号(呼叫);呼吁(呼告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3) 另见 xū;yū

    英文翻译

    interjection 'Alas!'; to sigh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i1 yi1 [梅县腔] hi1 [宝安腔] ji1 hi1 [客英字典]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wu1 [海陆丰腔] hi1 wu1
    ◎ 潮州话:u1 r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況于平聲合口三等xĭuhyo/xiu
    qǐng [qing]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GE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QMB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情”。情况,实情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动词

    (1)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2) 同本义

    请,谒也。——《说文》

    使人为秋请。——《史记·吴王濞传》。集解引律云:“秋曰请。”

    不得入朝请。汉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卿相造请禹。——《史记·酷吏列传》

    (3) 又如:请谒(拜见)

    (4) 请求;要求

    请,求也。——《广雅·释诂三》

    墓地不请。——《礼记·王制》

    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谷梁传·定公元年》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曹刿请见。——《左传·庄公十年》

    力请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请命乞身(请求离职退休);请一个示(请求指示);请了训(请求训示);请蠲(请求免除田赋);请期(婚礼之一,在行聘之后,请求女家同意婚期);请咨(请求给予咨文);请和(求和);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6) 询问

    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注:“犹问也。”

    (7) 又如:请仙(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日(卜问吉日);请故(诘问其事故);请罪(责问对方己有何罪)

    (8) 召;邀请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9) 又如:请唤(请召呼唤);请会(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请召(招请);请逆(请人往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请香头(请巫婆下神);请不将(请不了;不能请)

    (10) 宴请 。如:请你们来吃晚饭;宴请(设宴招待);请状(请帖。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客

    (11) 问候 。如:请病(看望、问候病人)

    (12) 告诉

    主人答,再拜,乃请。——《仪礼》。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

    (13) 愿意 。如:请顺(愿意归顺);请服(愿意顺服)

    (14) 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

    请说之。——《墨子·公输》

    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请先言人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5) 又如:请进来;请喝茶吧

    (16) 请教,请示

    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ask, request; invite;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