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韵

dié yùn [ die yun]
繁体 疊韻
注音 ㄉ一ㄝˊ ㄩㄣˋ

词语释义

叠韵 diéyùn

(1) 韵母相同的两个字构成词,叫叠韵

vowel rhyme;assonance

词语解释

  1. 亦作“迭韵”。

    1.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南史·谢庄传》:“又 王玄謨 问 庄 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 玄护 为双声, 碻磝 为叠韵。’其捷速若此。”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嵸、螳螂、滴沥,皆叠韵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诗圣》:“‘侧塞被径花,飘颻委墀柳。’‘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鶯。’以叠韵相对为工也。”

  2. 指赋诗重用前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迭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余復叠韵酬之。”

  3. 曡韻: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称为“曡韵”。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双声迭韵字代本字例》:“《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 殷 国’,《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天篤下灾亡 殷 国’。篤者,厚也。言厚降灾咎以亡 殷 国也。‘篤’与‘毒’,‘亡’与‘荒’,皆曡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迭韵”。 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
《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謨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 玄护为双声, 碻磝为叠韵。’其捷速若此。”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嵸、螳螂、滴沥,皆叠韵也。”
清钮琇《觚賸续编·诗圣》:“‘侧塞被径花,飘颻委墀柳。’‘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鶯。’以叠韵相对为工也。”

⒉ 指赋诗重用前韵。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迭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沉涛《瑟榭丛谈》卷下:“余復叠韵酬之。”

⒊ 曡韻: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称为“曡韵”。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双声迭韵字代本字例》:“《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殷国’,《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天篤下灾亡殷国’。篤者,厚也。言厚降灾咎以亡殷国也。‘篤’与‘毒’,‘亡’与‘荒’,皆曡韵。”

叠韵的国语词典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称为「叠韵」。如逍遥、徜徉、盘桓。

叠韵的网络释义

叠韵

  • 叠韵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例如“荒唐”,“螳螂”,“徘徊”等就是叠韵的词。
  • 叠韵造句

    好叠韵、次韵、剌剌不休者,谓之村婆絮谈。
    ,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叠韵词语言浅显明快、琅琅上口,令人心情愉悦,并使语意内涵丰富多彩。
    叠字,叠句,叠韵,有一部分词在一定位置有叠字、叠韵、叠句的要求。
    最后,除去偶然因素,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叠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只有吴均,终未能想出五字叠韵的句子。
    摘要诗歌中的双声叠韵既是语言现象,又是艺术现象。
    要求是写游记,七言律诗,最好能有叠韵的运用。
    这一部分主要对店名的音节、平仄搭配、双声叠韵和叠音词进行分析。
    揭示了诗歌语言采用的双声、叠韵、和谐的押韵和整齐的音节等语音修辞手段,使诗歌形成了柔美、简洁的风格;

    汉字详情

    dié [die]
    部首: 228
    笔画: 13
    五笔: CCC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EEM
    四角: 7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2) 同本义

    曡,重也,积也。——《苍颉篇》

    阳始出奥舒、曡。——《书·太元乐》。注:“积也。”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文选·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叠石为山;叠暴(显露;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叠字(单字的重叠);叠雪(重叠飞扬的雪花)

    (4) 折,折叠,交叠,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如:叠被子;叠衣服

    (5) 振作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望前而行。——《镜花缘》

    (6) 轻击 。如:叠鼓(轻轻地连续击鼓)

    (7) 惧怕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副词

    连续;接连 。如:叠次(迭次。一次又一次);叠连(重复;连接);叠接(连续收到)

    量词

    (1) 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2) 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如: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

    英文翻译

    pile; be piled up; fold up

    方言集汇

    ◎ 粤语:dip6
    ◎ 潮州话:tah8 (thâh)

    宋本广韵

    yùn [yun]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APIM
    四角: 076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音,员(匀)声。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

    (2) 同本义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短笛无声,寒砧不韵。——《西游记》

    (3) 又如:韵悠悠(声音悠扬)

    (4) 归本于喉的音。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 。如:韵符(标注韵母的符号)

    (5) 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如:韵牌匣子(近体诗所用之诗韵,即平水韵。将韵字做成小牌,置于匣内并按韵部分匣)

    (6) 气韵;风度 。如:韵度(风韵态度)

    形容词

    (1) 风韵雅致 。如:韵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

    (2) 美,标致 ?

    英文翻译

    rhyme; vowel

    方言集汇

    ◎ 粤语:w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6 [客英字典] jun5 [梅县腔] jun5 [东莞腔] jun3 [台湾四县腔] jun5 [宝安腔] j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三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王問去聲合口三等ĭwɛnyonh/hiu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