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

qǔ xìn [ qu xin]
注音 ㄑㄨˇ ㄒ一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取信 qǔxìn

(1) 赢得信任

取信于民
be trusted

词语解释

  1. 取得信任。

    《汉书·刘向传》:“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夫以篤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怀,止谤於众多之口。”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 愈 叔父当 大历 世,文辞独行中朝,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得一洁身事外之人,军前不足以取信,若后有徵召,当坚以病辞。”

引证解释

⒈ 取得信任。

《汉书·刘向传》:“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晋陆机《豪士赋》序:“夫以篤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怀,止谤於众多之口。”
唐韩愈《科斗书后记》:“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韩氏。”
清陈梦雷《绝交书》:“不得一洁身事外之人,军前不足以取信,若后有徵召,当坚以病辞。”

取信的国语词典

取得他人的信赖。

取信的网络释义

取信

  • 取信,汉语词汇。
  • 拼音:qǔ xìn
  • 注音:ㄑㄩˇ ㄒㄧㄣˋ
  • 释义:取得别人的信任
  • 取信造句

    你取信于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改过自新。
    此系统应用小波降噪的方法提高测试信号的质量,然后提取信号特征点,得到溢流阀动态特性的各项参数。
    用人格魅力取信人,用精湛业务服务人,用宽广胸怀容纳人。
    或以“完全”的立宪面目来取信于民,笼络人心,缓和统治危机。
    用微笑面对生活,用宽容接纳别人。用快乐解除忧伤,用行为赢取信任。用精神鼓励自己,用失败总结经验。用生活增长知识,用努力得到胜利。用智慧留下辉煌,用奋斗改变人生。
    我不是一个发展心理学家,但是我想,深入研究人们如何学习和获取信息应该是很有趣的。
    诚信就是真诚、诚实,守信重诺。诚与信是分不开的,只有诚实可靠才能取信于人。
    “只要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这必然是一个趋势”,北京的风险资本研究所清科的分析师张亚男说。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比如他尝试着吟颂印第安的祭祀祝词,还有他想从水晶鹿正面的眼睛中获取信息,甚至他还走到远处,眯起眼睛来观察水晶鹿,但是一切都无果。
    可以是为了获取信息,为了获得指导,为了了解别人,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分享乐趣,为了了解他人的想法,为了表示支持,等等。
    它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数据录入,可以帮助计算机读取信用卡。
    首先,如果想要利用科技来服务大众,获取信息,那么它的功能可以在传媒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些导游据说欺骗游客,人们不能再容忍那些装作老实骗取信任的骗子。
    艾莱依秉承“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企业精神,倡导“名牌的生命在于品质与文化”的品牌理念,“以诚取信、以信取利”,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导向,进一步练好内功,致力于将“艾莱依”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
    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建管用体制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取信于民。
    中国中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迫切希望获取信息,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它们都感兴趣。
    随着中国民众公民意识的提升,公民获取信息的模式已经不再是在上情下达中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了,大部分公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就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从网络汲取信息正如从消防栓处饮水一样,源源不断。
    不过,我们仍然把它们推荐给您,您可从中获取信息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教师与莘莘学子一起参与有价值的项目。

    汉字详情

    [q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JE
    四角: 17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3)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宋· 苏轼《阳关词》

    (4)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对面取人物。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取器械。——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取将(拿取)

    (6) 通“娶”。娶妻

    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勿用取女。——《易·蒙》

    可以冠子取妻。——《礼记·杂记》

    昭公取于 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还必相迎取。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7) 又如:取女(娶妻);取亲(娶妻);取室(娶妻)

    (8) 选取;选拔

    深思而慎取。——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取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舍体而取面。——蔡元培《图画》

    (9) 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10) 招致

    谗毁竟自取。——唐· 杜甫《上水遣怀》

    (11) 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12) 得到;取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于人也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3) 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14) 博取 。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15) 攻取,夺取

    必取宋。——《墨子·公输》

    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16) 通“聚”。

    (17) 会合,集合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18) 积畜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19) 通“趋”。

    (20) 跑,疾走

    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21) 趋向

    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助词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英文翻译

    take, receive, obtain; se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3 [宝安腔] ci3 [沙头角腔] ci3 [东莞腔] ci3 [梅县腔] ci3 [台湾四县腔] ci3 [客英字典] ci3 [客语拼音字汇] qi3 [陆丰腔] ci3
    ◎ 潮州话:cu2 (tsh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庾上聲合口三等chyox/ciuutsʰĭu
    xìn,shēn [xin,she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YG
    仓颉: OYM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xìn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英文翻译

    trust, believe;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宝安腔] sin5 [梅县腔] sin5 [东莞腔] sin5 [客英字典]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xin4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晉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h/s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