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掌

fǎn zhǎng [ fan zhang]
注音 ㄈㄢˇ ㄓㄤˇ

词语释义

反掌 fǎnzhǎng

(1) 翻转掌心,比喻事情很好处理

如此反掌之事何劳先生
turn over one’s hand

词语解释

  1. 犹反手。喻事之极易。

    《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李善 注:“反掌,言易也。” 唐 李益 《轻薄篇》诗:“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倘是独立刊物,则造谣中伤,禁止出版,或诬以重罪,彼辈易如反掌耳。”

  2. 犹言转瞬。喻时间之短暂。

    《旧唐书·僖宗纪》:“亦有方从叛乱,能自徊翔,移吉凶於反掌之间,变祸福於立谈之际。”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明 刘基 《赠医学录江中谦序》:“人之死生倚於医,国之存亡倚於将,反掌之间,吉凶分焉。”

  3. 犹反覆。形容变化无常。

    《南宫词纪·贺新郎·泛湖》:“嘆世情反掌无常,又何必官居卿相。”

引证解释

⒈ 犹反手。喻事之极易。

《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李善注:“反掌,言易也。”
唐李益《轻薄篇》诗:“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
清昭槤《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
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倘是独立刊物,则造谣中伤,禁止出版,或诬以重罪,彼辈易如反掌耳。”

⒉ 犹言转瞬。喻时间之短暂。

《旧唐书·僖宗纪》:“亦有方从叛乱,能自徊翔,移吉凶於反掌之间,变祸福於立谈之际。”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明刘基《赠医学录江中谦序》:“人之死生倚於医,国之存亡倚於将,反掌之间,吉凶分焉。”

⒊ 犹反覆。形容变化无常。

《南宫词纪·贺新郎·泛湖》:“嘆世情反掌无常,又何必官居卿相。”

反掌的国语词典

翻转手掌。比喻事情的容易。《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太山。」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也作「反手」。

反掌的网络释义

反掌

  • [turn over one’s hand] 翻转掌心,比喻事情很好处理
  • 如此反掌之事何劳先生
  • 反掌的翻译

    英语: lit. to turn over one's palm, fig. everything is going very well.
    法语: (lit.)​ retourner sa paume, (fig.)​ tout va très bien

    反掌造句

    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这个世界,被你伤害得最深的那个人,往往是最爱你的那个人,你伤害了他只会哭泣,从不知道反抗。
    它同样使基于状态的应用和业务流程驱动的应用的开发易如反掌。
    但这不代表你就能不把我放在眼里,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让你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我的掌控之中,换句话说,我想要你的命,那也是易如反掌。
    横桥乡东升庄一带北靠峨嵋岭,南临汾、浍二川,藏兵十万易如反掌,正是土不可谓不厚、水不可谓不深,进可攻,退可守,于是,晋景公欣然而往。
    我叔叔是个船长,要我介绍你去做海员,真是易如反掌的事。
    嘿嘿,要杀他们,还不是易如反掌?
    近且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等语,据登莱道申报,岂堪听闻。
    若今得洋铳万杆、野炮十门,则取广州省城如反掌之易耳。
    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
    群臣见陛下西取蜀,东取吴,易于反掌,故谄谀躁竞之人争献策画,劝开河北,不为国家深谋远虑,陛下亦以前日成功之易而信其言。
    打柴火,对于楚小燕和郝金凤来说,简直易于反掌,何况在这满山遍野都是柴的万峰山上,很快就搜集到一大堆枯树干、干枝条,都快搂抱不完了。
    以上三点掌握了,挑选一条密度嗷嗷好的星月易如反掌。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以张峰教授在神秘研究院的地位,抹去某项记录的痕迹是易于反掌的事情。
    偷走肾并不是不能实现的任务,但也绝非反掌之易。
    相反,操控该名华籍前警司则易如反掌。葛柏于是对华籍前警司声称可以以其总警司的影响力积极为他开路,打算一箭双雕,既可保障其黑钱收入来源,又可多添一笔卖官进账。
    老二叫神枪甘虎,他也用刀,但是背上三枝标枪可飞掷三百步,中鹄贯石,易同反掌;也有二十二岁了。
    不对啊,那拿弓的人要想捉住我易于反掌,他一定不是官府中人。
    今若厘其风而正其失,易于反掌。

    汉字详情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
    zhǎng [zhang]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IPK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RQ
    四角: 905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2)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3) 脚的底部 。如:脚掌

    (4)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5) 脚 。如:鸭掌

    (6) 掌状物 。如:仙人掌

    (7)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如:这匹马该钉掌了

    (8)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如:鞋掌

    (9) 姓

    动词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2) 又如:掌嘴

    (3)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5)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6)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7)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3 [宝安腔] zong3 [客英字典] zhong3 [台湾四县腔] zong3 [梅县腔] zhong3 [沙头角腔] zong3 [陆丰腔] zhong3 [海陆丰腔] zhong3 [东莞腔] cong3 c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cjangx/tjankt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