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

fǎn jì jié [fan ji jie]
注音 ㄈㄢˇ ㄐ一ˋ ㄐ一ㄝˊ

词语释义

释义:不合当前季节的。

反季节造句

但是不少医学专家提醒说,反季节水果还是慎吃。
养生书籍上讲,人应该多吃时菜,少吃反季节食品。
在长沙的不少绿化带里,红叶李、豆梨也反季节开花。
可是财迷小姐对于“错峰”有点犯憷,这感觉源于童年的两次“反季节”旅游。
因为农庄不种植反季节蔬菜,只种应季蔬菜,比如茄子成熟的时候,可能连续几周都有茄子。
在仁风镇江家村的西瓜大棚里,反季节试种的富硒西瓜已经进入膨瓜期。
反季节的降雪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
在他的果园还有一种反季节枣,要到了大雪纷飞的时候才能上市,形状大而滚圆,因生长在冬季而得名“雪枣”,口感同正常季节产的枣一样脆甜,价格昂贵。
雨水打压下的江津气温如“春”,玉兰花误读“春天”来了,反季节绽放。
反季节水果虽然诱人但应该少吃。
一月:柿子、猕猴桃。二月:甘蔗。三月:菠萝。四月:芒果、山竹。五月:草莓、荔枝。六月:樱桃。七月:桃子、李子。八月:西瓜。九月:葡萄。十月:梨子。十一月:苹果。十二月:桔子。最好不食用反季节的瓜果,祝你健康!
中国天气网讯今夏安徽持续“高烧”,不仅人受不了,植物也出现“生物钟紊乱”的状况,近日,合肥的市花广玉兰反季节开花,吸引市民围观。
湖南气温剧变樱花反季节开放。
植物“反季节开花”一般多出现在农历十月,其他季节如出现一定时间的低温天气也可能出现。
随着市场需求形势的不断变化,精明能干的大赵人虚心学习种菜的新技术,建起了各类拱棚、日光温室,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巧打蔬菜上市的时间差。
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未见有“反季节”疫情报告。
宣城打造西瓜蔬菜反季节种植基地。
既有土豆、白菜等大路菜,也有西红柿、豆角等反季节蔬菜。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蔬菜通过大棚种植可以反季节上市,而龙眼在冬季挂满枝头尚属新鲜事。
慕容熙还专门为苻皇后盖了一座超豪华的房子“承华殿”,并设法为娇贵、嘴刁的苻皇后弄她喜欢吃的反季节食物,还为此杀了不少属下。

汉字详情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
[ji]
部首: 505
笔画: 8
五笔: T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DND
四角: 204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2) 同本义(与“老”相对)

季,少称。——《说文》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季者,有中之辞也。—《谷梁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者,幼也。——《白虎通》

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明史·太祖本纪》

(3) 又如:季女(最小的女儿);季父(父亲的幼弟);季指(小指头);季弟(最小的弟弟)

(4) 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

季春之月。——《礼记·月令》

季冬讲武,习射御。——柳宗元《时令论上》

(5) 又如:季月(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季考(宋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季商(农历九月)

(6) 下等

季绢。——《管子·乘马》。注:“三等其下者曰季。”

(7) 又如:季祖母(祖父之妾);季绢(下等的丝绢)

(8) 物之幼嫩者

凡服耜斩季材。——《周礼·山虞》

(9) 又如:季材(幼嫩的木材)

(10) 以第四级取代为特点的 。如在有机基团中与四个碳原子相联结的。如:季碳原子

名词

(1) 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 。如:季刊;季度

(2) 末,一个朝代的末期

虽当三季之王。——《国语·晋语》。注:“末也。”

汉世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杨炯《广溪峡》

视清季有加。—— 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3) 又如:季年(晚年);季王(王朝末代的君主);季业(末代的基业);季世(末世,末叶)

(4) 一段时间 。如:瓜季;旺季;淡季

(5) 泛指弟弟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6) 姓

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辅佐三位国君。见《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曾辅佐宣、成、襄三公,以忠俭著称,“文”是他的谥号。相,辅助。)——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季氏(即春秋鲁国季孙氏。庄公弟季友的后裔。自友以下,其子孙“季孙行父”、“季孙宿”等,世为大夫,执掌鲁政,颇专擅,权势极盛)

英文翻译

quarter of year; season;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i5 gi5 [梅县腔] gwi5 [宝安腔] gui5 [客语拼音字汇] gui4 [东莞腔] gui5 [客英字典] kwui5 gi5 [陆丰腔] gui5 [沙头角腔] gui5 [台湾四县腔] gui5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悸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kwikjyih/kvih
jié,jiē [jie]
部首: 301
笔画: 5
五笔: A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SL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jiē

(2)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3)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4)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5)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6) 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常恐秋节至。——《长歌行》

(7)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8)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10) 节令,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又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12) 节度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14)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15) 又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16) 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苏轼《江城子》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幢节玲珑。——唐· 李朝威《柳毅传》

(17)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18) 节拍,节奏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20) 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1)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22) 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击节碎。——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3)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动词

(1) 减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

谨身节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裁节邮传冗费。——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3) 节制;管束

不以礼节之。——《论论》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

(4) 又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5) 调节

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量词

(1) 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2) 另见 jiē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满满。)——《诗·小雅·节南山》

英文翻译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潮州话:zak4 旧读:zat4 ,zoi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