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

fǎn dòng [ fan dong]
繁体 反動
注音 ㄈㄢˇ ㄉㄨㄥ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反动 fǎndòng

(1) 维护旧制度,破坏新制度,反对革命

反动立场
反动派
reactionary

(2) 相反的作用

counteraction

词语解释

  1. 犹反复。谓与原来的行动相反。

    《北齐书·杨愔传》:“ 高归彦 初虽同德,后寻反动,以疏忌之跡尽告两王。”

  2. 反对;反抗。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第二篇:“而此项股本, 鄂 不及三百万两, 川 则壹千贰百数十万两,人民反动,何怪其然耶?”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这运动一发生,自然一面就发生反动,于是便酿成战斗。”

  3. 相反的作用。

    蒋伯潜 《十三经概论·经学历史·清代经学复兴》:“经学至 清 代而復兴。经学之所以復兴於 清 初,其因,为 明 末 王 学之反动。”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从历史来看,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

  4. 指思想上或行动上维护旧制度,破坏新制度;反对革命的。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章:“在帝国主义时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反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艾芜 《百炼成钢》第二七章:“据各方面的调查, 张福全 近来就是工作不负责任,什么都让 李吉明 去干,是否有反动事迹还须再查。”

  5. 指反动派。

    《革命民歌集·红军游击歌》:“帮助红军打反动,穷人才会有出身。”《革命民歌集·攻打弋阳城》七:“劳苦群众们,大家捉反动。”

引证解释

⒈ 犹反复。谓与原来的行动相反。

《北齐书·杨愔传》:“高归彦初虽同德,后寻反动,以疏忌之跡尽告两王。”

⒉ 反对;反抗。

彭芬《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第二篇:“而此项股本, 鄂不及三百万两, 川则壹千贰百数十万两,人民反动,何怪其然耶?”
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这运动一发生,自然一面就发生反动,于是便酿成战斗。”

⒊ 相反的作用。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经学历史·清代经学复兴》:“经学至清代而復兴。经学之所以復兴於清初,其因,为明末王学之反动。”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从历史来看,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

⒋ 指思想上或行动上维护旧制度,破坏新制度;反对革命的。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章:“在帝国主义时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反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七章:“据各方面的调查, 张福全近来就是工作不负责任,什么都让李吉明去干,是否有反动事迹还须再查。”

⒌ 指反动派。

《革命民歌集·红军游击歌》:“帮助红军打反动,穷人才会有出身。”
《革命民歌集·攻打弋阳城》七:“劳苦群众们,大家捉反动。”

反动的国语词典

对于现实的政治运动或社会运动,表示反对的意见或采取反对的行动,称为「反动」。

反动的网络释义

反动

  • 反动是汉字词语,拼音fǎn dòng,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释义。在物理学中指反向运动;在历史学中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倒退行为,或者逆于正常历史进程的行为;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主要指反对进步、反对社会变革的集团或个人。
  • 反动造句

    鲁迅先生听到爱国青年遭受反动派杀害的消息,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一篇篇战斗的杂文。
    学生们呐喊着向反动政府冲去。
    反动派亡我之心不死,妄图东山再起。
    他们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被反动派杀害了。
    反动统治阶级巧立名目,在治水、导淮等等幌子下横征暴敛,中饱私囊。
    历代的反动统治者都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抬高个人,掩盖罪行。
    惊天动地的枪炮声,奏响了反动派灭亡的哀乐。
    反动分子冲过来,人群也立即骚动起来。
    对于反动势力,我们决不能手软,必须翦草除根。
    鲁迅的杂文像一颗颗重型炮弹攻击着敌对营垒的黑暗和反动。
    解放大军渡江后,反动派已面临日暮途穷的境地。
    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只能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和反击。
    我们应用革命的力量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杀戮爱国青年的暴行。
    反动派妄图扑灭革命火种,但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反动派巧取豪夺,鱼肉百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卧薪尝胆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
    他的文章,笔锋犀利,战斗性强,连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他的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这篇檄文把敌人的反动谬论驳斥得体无完肤。
    帝国主义的反动伎俩已经是强弩之末,对我们祖国的强大无可奈何。

    汉字详情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