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本义:手心翻转)(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贱买而贵卖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飜 | 孚袁 | 滂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pʰĭwɐn | phyan/phv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代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余 | 以諸 | 以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ɕĭa | jo/j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2) 同本义
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说文》
无待韦弦。——《文选·王文宪集序》
故佩弦以自急。——《韩非子·观行》
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抚弦登陴。——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弦箭(弦上之箭);弦栝(弓弦和箭末扣弦处)
(4) 弓弩 。如:弦刃(弓和刀);弦木(指弓);弦矢(弓箭)
(5) 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
弦而鼓之。——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朝歌夜弦。——唐· 杜牧《阿房宫赋》
转轴拨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弦切切
(6) 又如:弦徽(琴弦与琴徽;系琴弦之绳。后也指琴面上的标志);弦乐(丝弦乐器);弦子(胡琴);弦吹(泛称弦管乐);弦柱(乐器上绾丝的柱子);弦桐(琴的别名。以桐木为造琴良材,故名)
(7) 弦乐器
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吕氏春秋》
(8) 又如:弦子(胡琴);弦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弦柱(乐器绾丝之柱);弦乐(丝弦乐器);弦子(三弦)
(9) 弦乐器弹奏出的声音
管清疑警鹤,弦巧似娇莺。——唐·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10) 又如:弦歌(歌泳诵读,也指儒家的礼乐教化);弦节(琴瑟之节拍);弦外之音(同“絃外之音”。喻指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
(11) ∶连结曲线上两点的直线;特指曲线上正割的两个交点之间的线段
(12)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所对的边)
勾三、股四、弦五。——《周髀算经》
(13) 四分之一
(14) 地平圈按四分之一划分的一个部分或相当于这一部分的基本方位点
(15) 月球公转的四分之一。即上弦是月球在太阳之东90°时的位相,下弦是月球在太阳之西90°时的位相。如:上弦;下弦
(16) 半圆形的月亮
月中分谓之弦。——《论衡·四讳》
(17) 又如:弦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日(弦日)和初一(朔日));弦晦;弦望(月相变化)
(18) ∶形成直角的三体的一种组态,尤指太阳系中太阳位于90°角顶点的组态
(19) 周代国名 。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南
楚人灭 弦, 弦子奔 黄。——《春秋》
(20) 〈方〉∶发条 。如:上弦;钟弦
(21) 弦脉。中医指脉气紧张,是脉象之一
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红楼梦》
(22) 又如:弦怯(指弦脉虚弱);弦芤(切脉时如同指按丝弦、浮大中空)
(23) 姓
(1) 弹奏琴瑟等弦乐器
北面而弦。——《礼记·乐记》。注:“谓鼓琴瑟也。”
匡坐而弦。——《庄子·让王》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2) 又如:弦音(拉弓弦的声音);弦琴(弹琴)
(3) 安上弓弦
弦大木为弓。——《后汉书》
(4) 又如:弦弧(在曲木上张弦成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en2 [东莞腔] hen2 [梅县腔] hien2 [宝安腔] hen2 [沙头角腔] hen2 [台湾四县腔] hien2 [海陆丰腔] hien2 [陆丰腔] hian3 [客语拼音字汇] hia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賢 | 胡田 | 匣 | 先開 | 平聲 | 先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ghen/hen | ɣ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