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错
词语释义
参错
(1) 排列不整齐,互相错杂
(2) 差误和缺漏
词语解释
参差交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春秋》论十二世之事,人道浹而王道备,法布二百四十二年之中,相为左右,以成文采。其居参错,非袭古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林棘荒蔓,榛梗冥鬱,藤盘筀秀,参错际天。” 宋 陆游 《镇江府城隍忠祐庙记》:“至于流徙蔽野,兵民参错,而居处弗惊,疾癘以息。”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凄清的新月,射到我的床上。瘦长的载霜的白杨树影,参错满窗。”
犹错乱。
《宋书·礼志一》:“诸议所据各参错,若阳祀用騂,阴祀用黝、復云祭天用玄,祭地用黄,如此,用牲之义,未为通也。” 唐 颜真卿 《与郭仆射书》:“三师三公、令僕、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载此事者,或在 正统 五年,或在七年,年分参错。”《清史稿·礼志三》:“大蜡之礼,昉自 伊耆 , 三代 因之,古制夐远,传注参错。”
交互融合。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金圣人无为也, 尧 舜 亦无为也,诚参错其道,巍巍圣仪,永与诸佛如来俱,岂不其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宋荐钱时省札缴状》:“其於辩析义理,参错事物,发明疑难,有以起人。”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其诗词博思鋭,乃连翩络属参错《史》、《汉》,故是大手笔。”
引证解释
⒈ 参差交错。
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春秋》论十二世之事,人道浹而王道备,法布二百四十二年之中,相为左右,以成文采。其居参错,非袭古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林棘荒蔓,榛梗冥鬱,藤盘筀秀,参错际天。”
宋陆游《镇江府城隍忠祐庙记》:“至于流徙蔽野,兵民参错,而居处弗惊,疾癘以息。”
冰心《寄小读者》十一:“凄清的新月,射到我的床上。瘦长的载霜的白杨树影,参错满窗。”
⒉ 犹错乱。
引《宋书·礼志一》:“诸议所据各参错,若阳祀用騂,阴祀用黝、復云祭天用玄,祭地用黄,如此,用牲之义,未为通也。”
唐颜真卿《与郭仆射书》:“三师三公、令僕、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
清顾炎武《菰中随笔》:“载此事者,或在正统五年,或在七年,年分参错。”
《清史稿·礼志三》:“大蜡之礼,昉自伊耆,三代因之,古制夐远,传注参错。”
⒊ 交互融合。
引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金圣人无为也, 尧舜亦无为也,诚参错其道,巍巍圣仪,永与诸佛如来俱,岂不其然?”
明叶盛《水东日记·宋荐钱时省札缴状》:“其於辩析义理,参错事物,发明疑难,有以起人。”
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其诗词博思鋭,乃连翩络属参错《史》、《汉》,故是大手笔。”
参错的国语词典
交错不齐的样子。
参错的网络释义
参错
参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ān
动词
(1) (本义见
音)(2) 加入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4)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5)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6) 领悟;琢磨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7)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8) 检验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9)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0)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1)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2)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3)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14) 另见
cēn
(2) 另见
sān
数量词
(1) 通“叁”。即三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迥礼·考工记·轮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分天下,而有其二。——《后汉书·伏湛传》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师吉曰:“地与己并天为三,是三天也。”
将军气概与天参。——《三国演义》
(2) 另见
shēn
名词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2)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3)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如:参茸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am1(tsham)[澄海]cang1〗 〖siam1(siam)[澄海]siang1[揭阳、潮阳]sim1〗 〖san1(saⁿ)〗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2) 同本义
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说文》
金银要饰谓之错镂。——《通俗文》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淮南子·说山》
(3) 又如:错臂(用丹青画饰手臂)
(4) 互相磨擦
错,磨也。——《广雅》
错者所以治锯。——《列女传·仁智》
八卦相错。——《易·说卦》。虞注:“摩也。”
(5) 又如:错牙
(6) 杂
错,杂也。——《小尔雅》
错综其数。——《易·系辞传》
交错以辩。——《仪礼·特牲礼》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国殇》
(7) 又如:错石(彩石,错杂叠积各种石头而成文彩);错列(错杂排列);错戾(错杂,交杂);错行(交替运行);错落(交错纷杂)
(8) 废弃
殷既错天命。——《书·微子序》
(9) 分开;岔开 。如:错口儿(开口);错缝儿(微小的过失)
(10) 转动 。如:错眼珠;错身
名词
(1) 琢玉用的粗磨石
锡贡磬错。——《书·禹贡》。孔传:“治玉石曰错。”
(2) 适于磨光或磨快刀具的石头;磨石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小雅·鹤鸣》
(3) 锉刀。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 。如:错刀(还作古钱币名。王莽时所铸)
(4) 错误 。如:错事(错误的事);错缪(谬误,差误。也作错谬);错见(失算);错上了坟(看错了人)
形容词
(1) 杂乱;交错
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错文(交错为文);错落(不一致);错合(交互配合)
(3) 坏的;差的 。如:这件事办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