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参酌
(1) 参考斟酌
词语解释
犹言参考;酌定。
《后汉书·曹褒传论》:“ 汉 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 叔孙通 颇採经礼,参酌 秦 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 张飞 自送 玄德 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 陈元龙 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
犹商讨。
《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宋威 ﹞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 胡宗宪 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参考;酌定。
引《后汉书·曹褒传论》:“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 叔孙通颇採经礼,参酌秦法。”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
⒉ 犹商讨。
引《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宋威﹞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胡宗宪等参酌议论。”
《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参酌的国语词典
参考、斟酌。
参酌的网络释义
参酌
参酌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ān
动词
(1) (本义见
音)(2) 加入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4)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5)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6) 领悟;琢磨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7)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8) 检验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9)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0)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1)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2)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3)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14) 另见
cēn
(2) 另见
sān
数量词
(1) 通“叁”。即三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迥礼·考工记·轮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分天下,而有其二。——《后汉书·伏湛传》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师吉曰:“地与己并天为三,是三天也。”
将军气概与天参。——《三国演义》
(2) 另见
shēn
名词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2)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3)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如:参茸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am1(tsham)[澄海]cang1〗 〖siam1(siam)[澄海]siang1[揭阳、潮阳]sim1〗 〖san1(saⁿ)〗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
),从勺,勺亦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斟酒)(2) 同本义
酌,盛酒行觞也。——《说文》
尸升,坐取爵酌。——《仪礼·有司彻》。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缩酌用茅。——《礼记·郊特牲》
盖酌之也。——《公羊传·僖公八年》
及祭,酌仆。——《周礼·夏官》
引壶觞以自酌。——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因命酌互举。——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无多酌我,我乃酒狂。——《汉书·盖宽饶传》
(3) 又如:酌献(斟酒以献;酌酒献客;酌酒祭神);酌羽(酌酒。羽,羽觞之省,代指酒);酌言(酌酒。言,助词);酌醴(酌酒)
(4) 饮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潜《归去来辞》
(5) 又如:酌别(饮酒告别);酌杯(饮酒);酌鲁(饮薄酒);酌霞(比喻饮美酒)
(6) 斟酌,择善而行
酌今昔而减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酌议(斟酌商议);酌责(酌情责罚);酌从(酌情顺从);酌古御今(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酌古准今(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酌估(估计);酌度(酌量;度量)
(8) 舀取
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9) 又如:酌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酌取(挹取,舀取)
名词
(1) 酒的代称
折寒梅以为羞兮,洒飞泉以为酌。——邹智《吊刘忠定公文》
(2) 又如:酌奠(以酒祭奠);酌焉不竭(比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
主人受酌降。——《仪礼·有司徹》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楚辞·招魂》
(4) 又如:酌金馔玉(形容饮食的豪侈讲究);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7 [客英字典] chok7 [沙头角腔] zok7 [东莞腔] tsek7 [台湾四县腔] zok7 [梅县腔] zhok7 [陆丰腔] chok7 [宝安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灼 | 之若 | 章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cjak/tjak | tɕĭ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