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请

cān qǐng [ can qing]
繁体 參請
注音 ㄘㄢ ㄑ一ㄥˇ

词语释义

1.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 2.泛指向长辈请教。 3.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

词语解释

  1. 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

    宋 苏辙 《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作一诗记之》:“禪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

  2. 泛指向长辈请教。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惜予生晚,不及见诸贤而参请也。”

  3. 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瓦舍众伎》:“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三章三:“ 宋 代有说经、说参请的风气,和说小说、讲史书者同列为‘说话人’的专业。”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

宋苏辙《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作一诗记之》:“禪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

⒉ 泛指向长辈请教。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惜予生晚,不及见诸贤而参请也。”

⒊ 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瓦舍众伎》:“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三章三:“宋代有说经、说参请的风气,和说小说、讲史书者同列为‘说话人’的专业。”

参请的国语词典

参学请益。

参请的网络释义

参请

  • 参请,.泛指向长辈请教
  • 汉字详情

    cān,shēn,cēn [can,shen,cen]
    部首: 224
    笔画: 8
    五笔: CDE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KHHH
    四角: 23202

    详细解释

    cān

    动词

    (1) (本义见 shēn音)

    (2) 加入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4)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5)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6) 领悟;琢磨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7)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8) 检验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9)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0)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1)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2)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3)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14) 另见 shēn;cēn;sān

    cēn

    (2) 另见 cān;shēn

    sān

    数量词

    (1) 通“叁”。即三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迥礼·考工记·轮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分天下,而有其二。——《后汉书·伏湛传》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师吉曰:“地与己并天为三,是三天也。”

    将军气概与天参。——《三国演义》

    (2) 另见 cān;shēn;cēn

    shēn

    名词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2)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3)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如:参茸

    (4) 另见 cān;cēn

    英文翻译

    take part in, intervene; ginseng

    方言集汇

    ◎ 粤语:caam1 sam1
    ◎ 潮州话:〖cam1(tsham)[澄海]cang1〗 〖siam1(siam)[澄海]siang1[揭阳、潮阳]sim1〗 〖san1(saⁿ)〗

    宋本广韵

    qǐng [qing]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GE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QMB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情”。情况,实情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动词

    (1)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2) 同本义

    请,谒也。——《说文》

    使人为秋请。——《史记·吴王濞传》。集解引律云:“秋曰请。”

    不得入朝请。汉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卿相造请禹。——《史记·酷吏列传》

    (3) 又如:请谒(拜见)

    (4) 请求;要求

    请,求也。——《广雅·释诂三》

    墓地不请。——《礼记·王制》

    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谷梁传·定公元年》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曹刿请见。——《左传·庄公十年》

    力请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请命乞身(请求离职退休);请一个示(请求指示);请了训(请求训示);请蠲(请求免除田赋);请期(婚礼之一,在行聘之后,请求女家同意婚期);请咨(请求给予咨文);请和(求和);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6) 询问

    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注:“犹问也。”

    (7) 又如:请仙(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日(卜问吉日);请故(诘问其事故);请罪(责问对方己有何罪)

    (8) 召;邀请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9) 又如:请唤(请召呼唤);请会(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请召(招请);请逆(请人往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请香头(请巫婆下神);请不将(请不了;不能请)

    (10) 宴请 。如:请你们来吃晚饭;宴请(设宴招待);请状(请帖。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客

    (11) 问候 。如:请病(看望、问候病人)

    (12) 告诉

    主人答,再拜,乃请。——《仪礼》。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

    (13) 愿意 。如:请顺(愿意归顺);请服(愿意顺服)

    (14) 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

    请说之。——《墨子·公输》

    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请先言人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5) 又如:请进来;请喝茶吧

    (16) 请教,请示

    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ask, request; invite;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2

    宋本广韵

    参请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