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半

cān bàn [ can ban]
繁体 參半
注音 ㄘㄢ ㄅㄢˋ
词性 数词

词语释义

参半 cānbàn

(1) 两种成分在某一整体中各占50%

忧喜参半
half;half-and-half

词语解释

  1. 半数;半。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扬我 高祖 之休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今 魏国 虽有十郡之名,犹减於 曲阜 ,计其户数,不能参半。”《宋书·刘道产传》:“死伤参半,壮志不衰。” 清 方苞 《弟椒涂墓志铭》:“日入诵书,夜参半不寐。”

  2. 各占一半。

    清 冯桂芬 《变捐例议》:“国家用科目,君子小人参半也。”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城中居人,民兵约参半。” 冰心 《最后的安息》:“昨天 惠姑 虽然很恳挚的慰问她的疾苦,她也只拿这疑信参半的态度,自己走开了。”

引证解释

⒈ 半数;半。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王沉《魏书》:“今魏国虽有十郡之名,犹减於曲阜,计其户数,不能参半。”
《宋书·刘道产传》:“死伤参半,壮志不衰。”
清方苞《弟椒涂墓志铭》:“日入诵书,夜参半不寐。”

⒉ 各占一半。

清冯桂芬《变捐例议》:“国家用科目,君子小人参半也。”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城中居人,民兵约参半。”
冰心《最后的安息》:“昨天惠姑虽然很恳挚的慰问她的疾苦,她也只拿这疑信参半的态度,自己走开了。”

参半的国语词典

各占半数。

参半的网络释义

参半 (汉语词汇)

  • 参半,汉语词汇,
  • 拼音:cān bàn
  • 释义:指半数;半。
  • 参半造句

    夏令营很快就要结束了,大家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互相道别。
    这项工程拖延了两个月,但质量大大超过标准,上级的评价是得失参半。
    盖棺定论,他是个功过参半的人。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好坏都有,毁誉参半。
    这部电影在当时毁誉参半。
    因为他一向品行良好,说他有贪污行为,就使人疑信参半了。
    听到妹妹考上了大学的消息,妈妈脸上露出疑信参半的神情。
    这件时装在设计上标新立异,但观众的评价却毁誉参半。
    对于一部作品毁誉参半,并不是不正常的,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
    芭堤雅的狂欢活动曾使其声誉好坏参半,因此,近几年来,芭堤雅努力减少喧闹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家庭团体游客。
    王春丽和她的同行对价格上涨喜忧参半。
    比起现在的毁誉参半,布里顿的人品更崇高伟大,他的作品更举足轻重。
    读微信,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可以说喜忧参半,或者忧还多些。
    当你把正负数选择定在了它们之间,就必定过着喜忧参半的生活。
    正是因为得失参半,才把人生渲染得多姿多彩。
    原本还忧疑参半的徐老板,听了牟的这些分析,发慌的一颗心,更变成了发凉。
    萧若水叹了口气,这次得失参半的转移,是让大家直面了现实,但也打击了士气和信心。
    隔了两个时辰,竟然传来了意外之喜,卢俊义如假包换,张叔夜等人不仅无罪,反而有功,众人惊喜参半。
    这种在明清之际过于前卫的想法,屡被认为“怪诞不经”,因而官府屡禁其书,后世虽对其评价两极、毁誉参半。
    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在东门召开条例执法检查现场会,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喜忧参半。

    汉字详情

    cān,shēn,cēn [can,shen,cen]
    部首: 224
    笔画: 8
    五笔: CDE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KHHH
    四角: 23202

    详细解释

    cān

    动词

    (1) (本义见 shēn音)

    (2) 加入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4)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5)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6) 领悟;琢磨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7)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8) 检验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9)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0)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1)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2)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3)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14) 另见 shēn;cēn;sān

    cēn

    (2) 另见 cān;shēn

    sān

    数量词

    (1) 通“叁”。即三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迥礼·考工记·轮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分天下,而有其二。——《后汉书·伏湛传》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师吉曰:“地与己并天为三,是三天也。”

    将军气概与天参。——《三国演义》

    (2) 另见 cān;shēn;cēn

    shēn

    名词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2)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3)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如:参茸

    (4) 另见 cān;cēn

    英文翻译

    take part in, intervene; ginseng

    方言集汇

    ◎ 粤语:caam1 sam1
    ◎ 潮州话:〖cam1(tsham)[澄海]cang1〗 〖siam1(siam)[澄海]siang1[揭阳、潮阳]sim1〗 〖san1(saⁿ)〗

    宋本广韵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参半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