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审

yuán shěn [ yuan shen]
繁体 原審
注音 ㄩㄢˊ ㄕㄣ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原审 yuánshěn

(1) 移送上级法院时的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

first trial

词语解释

  1. 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经由上诉程序或特别程序而移送上级法院时,该下级法院的审理称为原审。昆曲《十五贯》第四场:“ 无锡县 的原审, 常州县 的复审,都爷的朝审都过去了,三审定案,木已成舟,你就是真冤枉,也是难以挽回了。”

引证解释

⒈ 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经由上诉程序或特别程序而移送上级法院时,该下级法院的审理称为原审。

昆曲《十五贯》第四场:“无锡县的原审, 常州县的复审,都爷的朝审都过去了,三审定案,木已成舟,你就是真冤枉,也是难以挽回了。”

原审的国语词典

大陆地区指法院初审。

原审的网络释义

原审

  • 原审
  • yuánshěn
  • 〖firsttrial〗移送上级法院时的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
  • 原审造句

    宣判后,武威铁路运输检察院以“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重罪轻判”为由提出抗诉。
    重审时,只有在发现案件的基本事实确实发生变化时,才可能对被告人判处比原审判决更重的刑罚。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判决是否在原审法院地申请执行以及已执行的情况。
    原审法官的错误在于其法律结论。
    “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而且绝大多数国家是以原审法院管辖为基本模式,再辅之以提级管辖等特殊管辖模式。
    如需出售或转让,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按规定向主管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需要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的,还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超过十五日,原审批机关未作批复的,视作原审批机关同意该公司解散。
    股东应责成公司将该委任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原审法院依法委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东莞市公安局对协议书上阿梅的签名及指模进行鉴定,得出的结果均非其所为。
    在后一种情况下,上诉法院可以命令重审,但要说明原审使用过的不可靠证据在新的审判中不得采用。
    在后者的情况下,将可能是唯一可依据的基础来提交至国际仲裁并避免原审判地的法庭。
    如果被告在上诉中胜诉了,他就没有必要向原审原告支付原判决的赔偿金,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支付利息。
    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促进检察机关坚持原审案卷审查,弱化职权调查,排斥新证据;
    法院同时具有原审,即初审(权)和上诉管辖权。
    再审之诉诉讼标的的个数主要是应看其和原审之诉的诉讼标的是否一致,有没有出现新的诉讼标的。
    从再审制度的建立理念、基本规定、启动方式和原审法院地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了中法再审制度各自的特点。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206
    笔画: 10
    五笔: DRII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HAF
    四角: 7129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 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2)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原,水泉本也。——《说文》。俗字作“源”。

    原泉混混。——《孟子》

    原流、泉浡。——《淮南子·原道》

    犹塞川原为潢洿也。——《汉书·食货志》

    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原泉(源泉);原流(源流)

    (4) 起源;根本;根由

    必达于礼乐之原。——《礼记·孔子闲居》。注:“犹本也。”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5) 又

    衣食之原。

    (6) 又

    原大则饶。

    (7) 又如:原故(原因);原凶(凶杀案的主犯);原曲(原委和底细)

    (8) 原野

    广平曰原。——《尔雅》

    拘诸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原燎(原野上大火延烧);原色(原野的景色);原陵(平原与丘陵)

    形容词

    (1) 原来

    原不过此数。——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原道(原来说;原来);原起(原来;起初);原自(本来;原来);原身(原来的身形);原心(本心,本意);原价(原来的价格);原额(原来规定的数额)

    (3) 本来

    若果为原版所有。——《书林清话》

    (4) 又如:原底子(本来;从前);原说(本来说);原形毕露(本来面貌)

    (5) 最初的 。如:原脚子(原本);原解(捉拿犯人归案的差役);原供(最初的供词)

    (6) 未加工的 。如:原油;原粮

    动词

    (1) 推究

    原心定罪。——《汉书·薛宣传》。注:“谓寻其本也。”

    原其理,当是为谷大水冲激……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原庄宗。—— 宋· 欧阳修《伶官传》

    (2) 又如:原情(推究本情);原察(推究考察);原君;原毁

    (3) 宽恕

    因任己明而原省次之。——《庄子·天道》

    (4) 又如:原宥(原谅宽恕);原刑(恕罪);原省(宽恕并免除其罪);原降(原宥而减罪);原赦(宽恕赦免)

    (5) 赦免 。如:原洗(赦免洗雪);原恕(赦免);原遣(赦免释放)

    英文翻译

    source, origin, begin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客英字典] ngien2 [宝安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东莞腔] ngen2 [沙头角腔] nien2 [海陆丰腔] ngien2 [陆丰腔] gnian3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ŋĭwɐnngyan/ngvan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