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沧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謪,厤(
)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2)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 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
(4) 行;游历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 杜光庭《李筌》
(5) 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
(6) 超越;超过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7) 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
(8)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 韩愈文
(9) 又如:历仕(做官);历官
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0) 选择,选定 。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
(11) 发出;流露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12) 审视;察看;推算
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13) 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
(14) 扰乱,触犯 。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
副词
(1) 尽;遍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
(3) 逐一;逐个地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4) 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
形容词
(1) 分明,清晰
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2) 稀疏。
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
(3) 又如:历齿(牙齿稀疏)
名词
(1) 历法,历术
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2) 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3) 又如:航海历
(4) 次第,依次而定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5)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
(7) 通“鬲”。釜鬲
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
(8) 通“枥”
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êh8 (lêh)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ǐn
副词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尽量,尽可能 。如:尽早;尽分(尽量);尽语(尽量告诉)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词的前面 。如:尽南边;尽前边
(4) 老是;总 。如:尽子(总是;老是)
(5) 〈方〉∶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 。如: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尽着干呢?这些日子尽下雨
动词
(1) 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如: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
(2) 让先 。如:尽让(谦让);尽着好位子坐;尽好的吃
(3) 任凭,纵使
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
(4) 又如:尽下(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帝王宽以待下)
(5) 另见
jìn
形容词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盡,器中空也。——《说文》
(2) 又如:尽觞(饮尽杯中之酒);尽光(精光。全无剩余)
动词
(1) 竭;完;没有了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雪尽马蹄轻。——唐· 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尽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烧尽北船。——《资治通鉴》
必尽吾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尽言(竭尽其言);尽志(竭尽心志);尽哀(竭尽哀思);尽盘将军(指贪吃的人);尽敬(竭尽敬意)
(3) 达到极限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吕氏春秋·明理》。注:“极也。”
(4) 又如:尽美(极美;完美);尽善(十分完善);尽齿(尽其年寿;指衰老)
(5)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如:尽辞(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尽醉(尽情醉酒)
(6) 死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7) 又如:尽命(终天年;效死;丧命);尽年(极其天年);尽死(效死);尽绝(绝灭)
(8) 努力完成
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荀子·荣辱》。谓:“精于事。”
(9) 又如:尽义务(尽本分,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尽规(竭力谋划)
(10) 追问
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儿女英雄传》
(11) 消灭;消失
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介词
(1) 到…底;到…尽头 。如:尽岁(全年;整年);尽世(一辈子);尽日(一整天,一天到晚);尽人(所有的人);尽物(所有之物);尽止(尽头;止境);尽头路(末路;绝路);尽情话(绝情话;无情话);尽古(终古);尽场儿(到头来;自始至终)。又指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2) 姓
副词
(1) 全部,都
虚实尽知。——《资治通鉴·唐纪》
尽杀其戍卒。
尽杀之。
尽戮之。
(2) 又如:应有尽有;尽净(全部不剩);尽皆(全都;完全);尽实(完全按照实情);尽多(全部,尽皆)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之因6 ,zing6(chĭng) [揭阳]zêng6(chĕ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仓声。本义:寒冷)
(2) 同“凔”。寒冷
沧,寒也。——《说文》
天地之间有沧热。——《周书·周祝》
疾养滄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欲汤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汉书·枚乘传》
日初出,沧沧凉凉。——《列子·汤问》
(3) 又如:沧凉(寒凉;寒冷);沧热(寒冷与炎热)
(4) 通“苍”。水深绿色 。如:沧流(泛指水流。因江水呈青苍色,故名);沧浪(水色青碧;又指水名,在湖北省境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2)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桑,蚕所食叶木。——《说文》
桑者,中央之本也。——《贾子胎教》
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礼记·内则》
系子包桑。——《易·否》
无折我树桑。——《诗·郑风·将仲子》
天子命桑。——《穆天子传》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又如:桑麻(农事;农村;农民);桑土(桑树的根);桑户(编桑条为门户。指贫者所居。比喻家贫);桑里(即桑梓、乡里。借指同乡人);桑濮(指男女之间的不正当会合);桑中(比喻幽会、私奔);桑落(美酒名);桑中之约(指男女幽会);桑中之奔(指男女私奔);桑间月下(男女幽会)
(4) 桑叶
采桑城南隅。——古乐府《陌上桑》
(5) 又如:桑眼(桑叶的嫩芽);桑落(桑叶凋零)
(6) 姓
动词
(1) 采桑叶
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吕氏春秋》
(2) 又如:桑姑(采桑女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ng1 [海陆丰腔] song1 [梅县腔] song1 [沙头角腔] song1 [东莞腔] song1 [陆丰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宝安腔] s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桑 | 息郎 | 心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sɑŋ | s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