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里亚

è lì tè lǐ yà [e li te li ya]
注音 ㄜˋ ㄌ一ˋ ㄊㄜˋ ㄌ一ˇ 一ㄚ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厄立特里亚(Eritrea)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汉字详情

è [e]
部首: 206
笔画: 4
五笔: DBV
五行:
仓颉: MSU
四角: 71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说文》

厄,困也。——《苍颉篇》

厄难,勤苦之事也。——《诗·谷风》笺

能济其厄涣。——《易·解注》

仲尼厄而作《春秋》。——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又如:厄气(倒霉气);厄难(困苦;遭遇不幸);厄困(艰难窘迫);厄苦(困苦);厄急(艰难急迫)

动词

(1) 为难;迫害

两贤岂相厄哉?——《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 又如:厄日(遭灾受难之日)

名词

(1) 灾难

能济其厄。——西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厄劫(危难,灾难);厄会(众灾会合);厄害(危难祸害)

(3) 险要的地方 。如:险厄

英文翻译

adversity, difficulty, dist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aak1 ak1
◎ 客家话:[梅县腔] ak7 [海陆丰腔] ak7 [客英字典] ak7 [陆丰腔] ak7 [客语拼音字汇] ag5 [台湾四县腔] ak7 [宝安腔] ak7
◎ 潮州话:êh4 (e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qrek/aekʔæk
[li]
部首: 507
笔画: 5
五笔: UUU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
四角: 00108

详细解释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副词

(1) 立时;立刻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英文翻译

stand; let stand; establish, se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p6 la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p8 [客英字典] lip8 [沙头角腔] lip8 [宝安腔] lip8 [海陆丰腔] lip8 [梅县腔] lip8 [陆丰腔] lip8 [东莞腔] lip8 [客语拼音字汇] lib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lĭĕplip
[te]
部首: 422
笔画: 10
五笔: TRFF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QGDI
四角: 245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2) 同本义

特,朴特,牛父也。——《说文》

凡马,特居四之一。——《周礼·夏官·校人》

特,牡牛也。——《玉篇》

(3) 又如:特处士(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特牛(一头公牛)

(4) 泛指牛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樊绰《蛮书》

(5) 三岁兽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魏风·伐檀》

(6) 敌特;特务 。如:反特;特工

形容词

(1) 独特,特异;突出;特别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韩愈《伯夷颂》

何其无特操与?——《庄子·齐物论》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臣超区区,特蒙神灵。——《后汉书·班超传》

(2) 又如:特达(特别通晓事理);特支(特别支出。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特等;特旨(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特命(特别命令);特绝(卓绝);特表(非凡的仪表)

(3) 。如:特操(独立的操守);特识(独立的见解);特笔(独特的笔法);特见(独特的见解);特士(有独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副词

(1) 单独;单单;特地

夫国岂特为车哉?——《吕氏春秋·君守》

岂特为宫室哉?——《吕氏春秋·分职》

我特以三国城从之。——《战国策·秦策四》

使韩信特将北击之。——《汉书·张良传》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

且姑墨、 温宿二王特为 龟兹所置。——《后汉书·班超传》

特怪老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特赏侍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特为天之所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特特(特地);特骨地(故意地);今特汇上;特为此事而来;特加(特别给与);特遣;特约;特故(特意);特甚(特别厉害);特生(孤独生长,独立生长);特为(独个儿干);特将(独自统率指挥军队)

(3) 只,仅,不过

特以诈佯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示故人。——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特自皇古迄今。——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特为变至微。

英文翻译

special, unique, distinguished

方言集汇

◎ 粤语:dak6
◎ 客家话:[东莞腔]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梅县腔] tit8 [沙头角腔] tit8 [宝安腔] tit8 [海陆丰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陆丰腔] tit8 [客英字典] t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dʰəkdok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ya]
部首: 105
笔画: 6
五笔: GO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C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小篆作“亞”。许慎认为像人驼背形。甲骨文一说像花边形。本义:丑)

(2) 同本义

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

亚,丑也。——《说文》。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衣驾切。”

(3) 次;次于。表示时间或空间的先后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本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龟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亚献(古代祭祀举行三次供物仪式,第二次叫“亚献”);亚元(名列第二);亚父(仅次于父);亚帅(副帅);亚相(官位次于丞相的大臣);亚将(次将,副将);亚饭(古代天子、诸侯第二次进食时奏乐佐食的乐师;古代天子、诸侯的第二次进食);亚圣(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亚魁(古代泛指科举考试第二名)

(5) 低于;低。表示等级的高低

圭妫之班,亚 宋子而相亲也。——《左传·襄公十九年》。 杜预注:“亚,次之。”

动词

(1) 垂;低垂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锤簇溜悬。——前蜀· 韦庄《对雪献薛常侍》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鲁迅《野草》

(2) 俯,偃俯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唐·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李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鱼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身受取白玉羁,开口衔将紫金勒。——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

(3) 又如:亚地(俯于地;倒于地)

(4) 压;低压

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忍。——《西游记》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宋· 欧阳修《渔家傲》

(5) 又如:亚地(满地;遍地);亚腰葫芦(细腰葫芦。亚:压;挤紧)

(6) 挨着,靠近

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水浒传》

(7) 又如:亚肩叠背(压肩叠背)

(8) 掩,闭

花笼淡月,重门深亚。——蔡伸《丑奴儿慢》

(9) 通“压”。垂压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杜甫《入宅三首》

英文翻译

Asia; second

方言集汇

◎ 粤语:aa3 ngaa3
◎ 潮州话:a1 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