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用

jí yòng [ ji yong]
注音 ㄐ一ˊ ㄩㄥˋ

词语释义

清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

词语解释

  1.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

    《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諭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引证解释

⒈ 清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

《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
《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諭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即用的网络释义

即用

  • 引证解释
  •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谕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 即用造句

    近日,笔者在寿阳县走访时发现,商家们推出一种传统“石磨豆腐”,即用石磨加工优质的黄豆在店内现磨现卖。
    即用蒸锅将浸泡过的山兰糯米蒸熟,放在木臼内舂烂,再捏制成糍饼。
    路口执勤交警发现后上前示意其停车,哪知轿车加大油门从交警身侧冲过,向解放大道方向逃窜,交警立即用电台通知前方岗位拦截。
    魔术师立即用过手洗牌法洗牌,当洗到左右手中的牌大致相等时,请观众将抽看的牌放到左手牌背上。
    沿铁瓦寺、永宁庵下来的日军,路经宁崆洞时,遇到兴地羊工马二丁正和老道士烧火做饭,当即用刺刀把他们刺死。
    商业城为全球公司提供专署地址、精心策划地且具备即插即用功能的商业环境,外加住宅、零售及娱乐设施。
    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
    如果不小心沾上毒隐翅虫的毒液,要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严重者用肤轻松药膏擦拭。
    我正欲狼叫,娘眼明手快迅疾如电立即用擦嘴的香帕堵住了我的嘴。
    同时,还设立“剁肉防震系统”,即用橡胶垫隔离砧板的垫脚,与既有地坪及基础软性隔离,阻断撞击声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桥效应,这样噪音就降低了。
    郑先生有些疑惑,立即用温州话询问弟弟。
    站在现象学的立场上,他主张铲除深度神话,并提出铲除深度神话的具体措施,即用“虚无意识”注视世界,采用平面化的写作方法。
    当即用尹大都督奖励的银圆到外面饱餐一顿。
    可是土堂主武功略高一筹,很快便打了水堂主一拳,并立即用长剑架在她的脖子上威胁道“你们……你们赶紧给老子让开,不然老子宰了她!”。
    敦煌变文中有一种特殊通假,即用“以”、“亦”、“意”等字替代“一”字,这种异乎寻常的通假,表明了一种特殊的语音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语法功能有著一定的联系。
    于是,两名保安立即用对讲机向保卫科要求增援。
    王师傅当即用对讲机通知两位同事,让他们从不同方向靠近目标,等男子下手做案,就来个捉贼见赃。
    即用一竹篮,篮上系一椰壳饭匙,以篮为身,以壳为头,套一小衣,稍似人形。
    但现实并不尽人意,在我看来,大多数“即开即用”的实施并没有走出文件管理的框架。
    即用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或掌根部,或手指罗纹面部分着力吸定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做轻柔缓和的环旋动作。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15
    笔画: 7
    五笔: VCBH
    五行:
    仓颉: AI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 同本义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3)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

    (4) 又如:若即若离

    (5) 登上;走上

    公即位。——《春秋·桓公元年》

    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6) 又如:即阼(即位。皇帝登极叫即阼。因古时新天子登基,有升登东阶而主祭的仪式,所以叫即阼。阼:东阶);即真(正式就皇帝位。后世以官职由代理而改为实授,也称即真);即禽(打猎,在野外猎取禽兽);即祚(皇席即位登基)

    (1) 虽然

    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西厢记诸宫调》

    (2) 假若

    即有不称。(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意即打败仗。)——汉· 刘向《列女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即使

    公子即合符。(即,即使。)——《史记·魏公子列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汉· 贾谊《论积贮疏》

    即谋单于。——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捕得三两头。——《聊斋志异·促织》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即或

    (5) 同“则”。那就

    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死即已。——《史记·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

    即更刮目相待。(即,就。)——《资治通鉴·汉纪》

    介词

    (1) 就在某时某处;乘,趁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即时诛灭。——《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如前年…一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即忙(连忙;赶紧);即拜(就在所在地授予官职);即早(及早;趁早)

    (3) 当

    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南朝齐· 谢朓《赋贫民田》

    (4) 又如:即此(就此;只此)

    副词

    (1) 一…就 。如:气断即死;闻过即改

    (2) 随之立刻就 。如:降即免死;即早(及早,趁早)

    (3) 立刻,当即

    王即临之。——晋· 干宝《搜神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处即刺杀虎。——《世说新语·自新》

    即书诗四句。——宋· 王安石《伤仲永》

    (4) 又如:即速(立刻;赶快)

    (5) 那就是说,那就是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梁父即 楚将 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此爱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即如忠烈遗骸。——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即是

    名词

    (1) 目前,现在 。如:即目(眼前所见);即事诗(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2) 今,当天 。如:即今(如今);即目(如今)

    (3) 烛头烬

    左手执烛,右手折即。——《管子》

    (4) 姓

    英文翻译

    promptly, quickly, immediately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梅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东莞腔] zit7 [沙头角腔] zit7
    ◎ 潮州话:ziag4 (chiak)[潮州]ziêg4 [饶平]<旧>zid4(chi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əkcik/ziok
    yòng [yong]
    部首: 526
    笔画: 5
    五笔: ET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Q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頌去聲開口三等jyungh/jvnqj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