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bo cai zhong chang]
繁体 博採衆長
注音 ㄅㄛˊ ㄘㄞˇ ㄓㄨㄥˋ ㄔㄤ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博:广泛。采:采取。长:优点。广泛采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成语辨析

博;不能写作“搏”。

成语用法

博采众长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吸收别人的长处。

博采众长的网络释义

博采众长

  • 博采众长,读音bó cǎi zhòng cháng,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 博采众长造句

    产品集中国陶瓷工艺之精华,博采众长,独领风骚。
    在学业上,我们要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自己。
    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优质服务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在学习上,只有博采众长,才能丰富自己。
    虚心求艺,不拘门派,博采众长,不耻下问。
    搞科学研究,也需博采众长。
    诗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须勤学苦读,博采众长。
    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达到了绝世独立的境界。
    博采众长,研制更适用、更实用的仪表,正是康拓人永远的理想和追求。
    赵炳南的诲人不倦、朱仁康的博采众长及王玉璋的严谨治学,都成为郑学军此后从医的精神榜样。
    从金碧辉煌的宫殿,到多姿多彩的民居;从诗情画意的亭台楼阁,到奇巧别致的宝塔古桥,千百年来,中国人继往开来,博采众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精心创造自己的产品特色,同时本厂在产品理念上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博采众长为辅。
    曾得林散之、启功等名家指导,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一格。
    上海角王艺术品有限公司系外商独资企业。在绘画类艺术品和工艺品生产制作、示、售领域博采众长,独树一帜。
    文明需有文明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克己奉公的无私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服务社会的人文精神,刚柔并济的辩证精神,博采众长的包容精神。
    徽标则用两个色彩斑斓的流旋变换动态圆来表现聚精髓、博采众长的含义,整个标志的感觉是动态的、立体的、饱满的。
    我们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博采众长,融合国内外机械科研之精华,保证为用户配套生产质量稳定、价格合理、新型高效的包装机械设备。
    园内设计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婉约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
    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使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解决方式上博采众长、群策群力。

    汉字详情

    [bo]
    部首: 223
    笔画: 12
    五笔: F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IBI
    四角: 430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动词

    (1) 赌,博弈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文翻译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方言集汇

    ◎ 粤语:bok3
    ◎ 客家话:[梅县腔] bok7 [台湾四县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陆丰腔] bok7 [客语拼音字汇] bog5 [宝安腔] bok7 [沙头角腔] bok7 [陆丰腔] bok7
    ◎ 潮州话:pag4 (p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補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puakpuɑk
    cǎi,cài [cai]
    部首: 445
    笔画: 8
    五笔: E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cǎi

    动词

    (1)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3)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4)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5)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6) 挑选;采纳

    纳采。——《仪礼·士昏礼》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资治通鉴》

    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4) 文章的词藻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5)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如:兴高采烈

    (6) 神色;神态 。如:风采

    (7) 彩头,赌注 。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8) 另见 cài

    cài

    名词

    (1)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2) 古九畿之一 。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3) 另见 cǎi

    英文翻译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方言集汇

    ◎ 粤语:coi2 c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3 coi3 [宝安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coi3 [客英字典] cai3 [梅县腔] cai3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宰上聲開口一等tsʰɒichaix/coj
    zhòng [zhong]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W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OO
    四角: 808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形容词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英文翻译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3
    ◎ 潮州话:zêng3 [揭阳]zong3

    宋本广韵

    cháng,zhǎng [chang,zhang]
    部首: 404
    笔画: 4
    五笔: TA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O
    四角: 42730

    详细解释

    cháng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如:气味长

    (12) 深厚 。如:恩情长

    名词

    (1)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副词

    (1) 长久;永远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zhǎng

    形容词

    (1) 老,年高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动词

    (1) 生长;成长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名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cháng

    英文翻译

    long; length; excel in; leader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zoeng2
    ◎ 潮州话:ciang5 ziang2 (chhîang chía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