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约

bó yuē [ bo yue]
繁体 博約
注音 ㄅㄛˊ ㄩㄝ

词语释义

1.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 2.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词语解释

  1. 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

    《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 明 沉鲸 《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

  2.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 博文约礼 ”。

引证解释

⒈ 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

《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李善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
明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冯先生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

⒉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参见“博文约礼”。

宋梅尧臣《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
陈去病《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

博约的网络释义

博约

  • 博约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
  • 汉字详情

    [bo]
    部首: 223
    笔画: 12
    五笔: F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IBI
    四角: 430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动词

    (1) 赌,博弈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文翻译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方言集汇

    ◎ 粤语:bok3
    ◎ 客家话:[梅县腔] bok7 [台湾四县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陆丰腔] bok7 [客语拼音字汇] bog5 [宝安腔] bok7 [沙头角腔] bok7 [陆丰腔] bok7
    ◎ 潮州话:pag4 (p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補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puakpuɑk
    yuē,yāo [yue,yao]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QYY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PI
    四角: 27120

    详细解释

    yāo

    动词

    (1)用秤称物 。如:给我约二斤肉。

    (2)另见 yuē。

    yuē

    名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2)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动词

    (1)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如:约黄(涂饰黄色)

    副词

    大概 。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形容词

    (1) 贫困 。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如:约辞(卑下的言辞)

    英文翻译

    treaty, agreement, cove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