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济

bó jì [ bo ji]
繁体 博濟
注音 ㄅㄛˊ ㄐ一ˋ

词语释义

广泛救助。

词语解释

  1. 广泛救助。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始自三皇,爰暨 唐 虞 ,咸以博济加於天下。”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若夫君子将用其所学,以博济一世之人,则必曰:请之而后告也,求之而后与也,道未有不出於是者矣。”

引证解释

⒈ 广泛救助。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始自三皇,爰暨唐虞,咸以博济加於天下。”
清吴敏树《与杨性农书》:“若夫君子将用其所学,以博济一世之人,则必曰:请之而后告也,求之而后与也,道未有不出於是者矣。”

博济的网络释义

博济

  • 博济,读音bó jì,汉语词语,指广泛救助。
  • 汉字详情

    [bo]
    部首: 223
    笔画: 12
    五笔: F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IBI
    四角: 430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动词

    (1) 赌,博弈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文翻译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方言集汇

    ◎ 粤语:bok3
    ◎ 客家话:[梅县腔] bok7 [台湾四县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陆丰腔] bok7 [客语拼音字汇] bog5 [宝安腔] bok7 [沙头角腔] bok7 [陆丰腔] bok7
    ◎ 潮州话:pag4 (p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補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puakpuɑk
    jì,jǐ [ji]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Y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YKL
    四角: 3012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 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 汦——《说文》

    济水源出 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 州名

    (5)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形容词

    (1)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人才济济;济济(众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3) 整齐美好的样子

    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4) 又如: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5) 另见

    动词

    (1) 渡过水流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2) 又如: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济水(渡水);济涉(渡水);济运(渡水运输)

    (3) 帮助;救助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济师来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

    (5) 拯救;救济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6) 又如:济护(救护);济恤(救济);济救(救济);济众(救济众人);济难(拯救时难);济施(救济施舍)

    (7) 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8) 又如:无济于事;人少了不济事;济事(顶用)

    (9) 成就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

    事之不济。

    (10) 又如:济胜(取胜);济勋(济功。成就功业);济办(成功地把事办妥);济克(成功)

    (11) 停;止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12) 增加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13) 弥补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14) 及,比得上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15) 成;可以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名词

    渡口,过河的地方

    川既漾(水流长)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形容词

    (1) 整齐,漂亮 。如:济楚(整整齐齐;整洁;雅致;潇洒;端庄);济美(承继先人美好的事业)

    (2) 能干,中用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zai2 zai3
    ◎ 潮州话:zi3(chì) zi2(ch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