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词语释义
1984年12月3月,印度中央邦首府某联碳公司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使4000名居民中毒死亡,200000人深受其害,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2) 同本义。与“小”相对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动词
(1) 赌,博弈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ok7 [台湾四县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陆丰腔] bok7 [客语拼音字汇] bog5 [宝安腔] bok7 [沙头角腔] bok7 [陆丰腔] bok7
◎ 潮州话:pag4 (ph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博 | 補各 | 幫 | 鐸合 | 入聲 | 藥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puak | puɑ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束额巾 。如:帕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帕额(裹头巾);帕首(同“帕头”)
(2) 佩巾。通“帊” 。如:帕腹(兜肚)
(3) 帷帐
绿树垂垂护宝栏,床头翠帕幂双环。——陈旅《题春宫倦绣图诗》
(4) 俗称小方巾为帕 。如:手帕
(5) 压强单位。帕斯卡的简称 ,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动词
缠绕,包裹
以锦缠股,以红帕首。——韩愈《元和圣德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5 [宝安腔] pa5 [梅县腔] pa5 [陆丰腔] pa5 [客语拼音字汇] pa4 [沙头角腔] pa5 [台湾四县腔] pa5 [东莞腔] pa5 [海陆丰腔] pa5
◎ 潮州话:pê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2) 同本义 (3) 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4) 又如:丽尔(华丽的样子) (5) 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6) 又如:尔者(近来);尔语(凑向跟前说话) (7) 浅近 代词 (1) 第二人称代词 (2) 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4) 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5) 那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6) 又如:尔俸尔禄(那些俸禄。尔:其,那);尔语(那样言语);尔时(那时,彼时) (7) 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 陶渊明《饮酒》 (8) 如:尔夕(今夕,这个晚上);尔日(当天,这天);尔为(这样,如此) (9) 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10) 又如:果尔;乃尔;尔馨(六朝时语词。即如此);尔为(如此);尔许(若此,如许。尔,此也。许,助辞);不尔;云尔 助词 (1)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 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应诺声。相当于“是” 。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 英文翻译you; that, those;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粤语:j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i1 ni3 [客英字典] ni3 [东莞腔] ngi3 [梅县腔] ni3 [海陆丰腔] ni1 n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四紙
详细解释dú名词 (1)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2) 毒物;毒药 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说文》 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医师》 (3) 又如:服毒;下毒;毒汁,毒矢(毒箭);毒尽癍回(出天花后身上的癍痕消退);毒女(染有病毒的女子);毒熨(用药物熨贴毒病患处以治疗);毒弩(发射毒箭的弩弓);毒虺(毒蛇,毒虫);毒恶(指有毒的生物。如:毒蛇、蝎子等);毒蝮(指蝮蛇);毒螫(指毒汁、毒素) (4) 祸患,祸害 。如:毒患(祸患);毒乱(祸乱);毒浪(恶浪。比喻动乱,灾难) (5) 苦;苦痛 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书·汤诰》。孔传:“荼毒,苦也,不能堪忍虐之甚。” (6) 罪恶 。如:毒乱(为恶作乱;破坏扰乱) (7) 姓 动词 (1) 毒害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毒老鼠;毒人(毒害别人);毒化(利用毒品残害人们。亦指用落后反动思想腐蚀人们);毒瘾(吸毒的癖好。因吸毒而失业,贫穷潦倒);毒钩(指某些动物尾部能注射毒液的钩针刺) (3) 伤害;危害 。如:毒祸(危害;伤害);毒螫(毒害;危害);毒贼(残害,伤害) (4) 怨恨,憎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毒情(怨仇);毒恨(痛恨;憎恨);毒苦(怨恨);毒孽(犹痛恨);毒情(犹冤仇) (6) 通“督”。治理 以此毒天下。——《易·师》 形容词 (1) 有毒的;恶性的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毒卉(毒草);毒虫(使人害病的虫);毒蝤(有毒的梭子蟹);毒鱼口(也称便毒、横痃,指各种性病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毒蛇螫手,壮士解腕(喻为全局忍痛割让局部);毒孽(深重的罪孽);毒病(恶性病症);毒症(毒病);毒肿(毒性肿块);毒疮(恶性疮疡);毒利(恶疾) (3) 厚;多 。如:毒赋(繁重的赋税);毒炽(毒气盛炽) (4) 暴烈;猛烈 。如:毒毒(酷烈);毒燎(烈火) (5) 指极盛的热气 。如:毒暑(酷热的夏天) (6) 厉害;甚于 有九折坂,夏则凝冰,冬则毒寒。——《水经注·河水》 (7) 又如:毒严(严寒) (8) 狠;狠毒 。如:毒着儿(毒手;毒辣的法子);毒切(狠毒严酷);毒恶(狠毒凶恶);毒口(恶毒的语言) dài(1) 古同“玳”,玳瑁。 英文翻译poison, venom; poisonous
方言集汇◎ 粤语:duk6
◎ 客家话:[梅县腔] tuk8 [沙头角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海陆丰腔] tuk8 teu6 [东莞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tug6 [宝安腔] tuk8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沃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八未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2)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 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 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 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 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3)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 (4) 排出 振河海而不洩。——《礼记·中庸》 泻出于两峰之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 (6) 腹泻 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 (7)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 (8) 泄漏;泄露 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 (9)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 (10)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又如:泄涕(犹流泪) (12) 混杂 。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 (13) 通“殜”。狎侮;轻慢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 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 (14)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 名词 (1) 病症名 。如:泄风(中医病症名)。 (2) 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 (3) 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英文翻译leak; vent; flow; reveal
方言集汇◎ 粤语:jai6 sit3
◎ 客家话:[东莞腔] set7 [宝安腔] set7 | ji3 [客语拼音字汇] xiab5 xiad5 [台湾四县腔] ji3 siet7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3 siet7 [梅县腔] siet7 j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水,屚( )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2) 同本义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3)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4) 孔隙,孔穴;漏洞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5)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漏风掌(漏风的巴掌。五指分开的巴掌) (6) 破绽 。如:漏子 (7) 时刻,时间 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汉书·佞幸传·董贤》。注:“传漏,奏时刻。” (8) 病名。流脓、流血不能收口的病 。如:痔漏;崩漏 (9) 通“蝼”。臭味 马黑脊而般臂,漏。——《礼记·内则》 动词 (1) 房顶漏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漏天(如天泻漏);漏屋(漏雨的房屋) (3) 泄露;泄密 今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语。——《韩非子》 (4) 又如:漏师(泄漏军中的机密大事);漏语(泄漏机密);漏露(泄露);漏信(走漏消息) (5) 遗漏;疏忽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班固《汉书》 (6) 又如:漏刃(从刀下漏过);漏名(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的漏署姓名);漏略(遗漏疏忽);漏逸(遗漏阙失);漏迹(遗漏的痕迹);漏夺(漏脱) (7) 逃脱;逃避 。如:漏网 (8) 诱骗;引诱 因此特说些风话,漏你下手。——《水浒传》 (9) 遮,藏 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元·佚名《鸳鸯被》 形容词 (1) 简陋 。如:漏屋(简陋的房屋);漏败(简陋破败)。漏星堂(比喻破屋) (2) 通“陋”。狭小 虽隐於穷阎漏屋。——《荀子·儒效》 英文翻译leak, drip; funnel; hour glass
方言集汇◎ 粤语:l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eu6 [东莞腔] leu3 [沙头角腔] lieu5 [梅县腔] leu5 [陆丰腔] leu6 [客语拼音字汇] leu4 [台湾四县腔] leu5 [宝安腔] liu3 [客英字典] leu5 ◎ 潮州话:lau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方言集汇◎ 粤语:si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七志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攴(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2)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形容词 (1) 原来。旧时的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时代久远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动词 (1) 死亡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副词 (1) 故意,存心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何,何故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1) 因此,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代词 〈方〉∶这;那 。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英文翻译ancient, old; reason, because
方言集汇◎ 粤语:gu3
◎ 客家话:[梅县腔] gu5 [海陆丰腔] gu5 [东莞腔] gu5 [陆丰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沙头角腔] gu5 [客语拼音字汇] gu4 [台湾四县腔] gu5 [宝安腔] g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