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睿智

bó xué ruì zhì [bo xue rui zhi]

词语释义

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

汉字详情

[bo]
部首: 223
笔画: 12
五笔: F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IBI
四角: 430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动词

(1) 赌,博弈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文翻译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方言集汇

◎ 粤语:bok3
◎ 客家话:[梅县腔] bok7 [台湾四县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陆丰腔] bok7 [客语拼音字汇] bog5 [宝安腔] bok7 [沙头角腔] bok7 [陆丰腔] bok7
◎ 潮州话:pag4 (p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補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puakpuɑk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ruì [rui]
部首: 512
笔画: 14
五笔: HP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BMCU
四角: 2160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说文》:“ 从目,从谷省。空虚的山洼,有畅通义。‘目’的作用是明察。合起来表示‘明智’、‘智慧’”。本义:通达;明智) 同本义

叡,深明也,通也。——《说文》

睿,智也,明也,圣也。——《玉篇》

子羽睿敏。——《左传·哀公十一年》

睿而为愚者也。——柳宗元《愚溪诗序》

德幼而叡齐。——《大戴礼记·五帝》

(2) 又如:睿圣(聪明通达,明晓事理);睿日(神圣的太阳);睿化(圣明的教化);睿祖(神圣的祖先);睿姿(指圣明的资质);睿思(圣明的思虑);睿性(圣明的天性);睿岳(比喻深广的恩德);睿明(智慧;明智)

名词

(1) 古时臣下对君王、后妃等所用的敬词 。如:睿鉴(请求帝王明察指示);睿藻(对帝王所作诗文的称颂用语);睿文(指皇帝的文德);睿幄(指皇宫;朝廷);睿图(皇帝的谋划);睿断(皇帝的决定);睿谟(皇帝圣明的谋略);睿谋(指皇帝的谋划);睿德(皇帝的恩德)

(2) 特指孔子 。如:睿图(指孔子的画像)

英文翻译

shrewd, astute, clever, keen

方言集汇

◎ 粤语:jeo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i4 [海陆丰腔] rui3 [客英字典] jui5 [台湾四县腔] jui3 [梅县腔] jui5 [宝安腔] j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芮祭A合去聲合口三等祭Ajĭwɛijyed/jvey
zhì [zhi]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TDK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RA
四角: 866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二人均为汉、楚时代智囊人物。意为聪明经顶,灵活异常);智数(才智;见识)

名词

(1) 智慧,智谋

智,烛也。——《法言·脩身》

智,性也。——《韩非子·显学》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

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

(2) 又如:智着(智慧;知识);才智(智慧和才能);智刃(智慧之刃)

(3) 计谋;策略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注:“智故,巧诈也。”

(4) 又如:智计(计谋;智谋);智术(指君主通晓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智量(计策,计谋);智算(谋划,计算);智虑(智谋;谋划)

(5) 知识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

(6) 智士。有智慧的人

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战国策》

(7) 又如:智地(智士集中之地)

(8) 春秋时晋国地名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9) 姓

动词

通“知”( zhī)。知道,认识

狗犬不智其名也。——《墨子·经说下》

而不智也。——《墨子·号令》

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管子·法法》。王念孙云:“智与知同。”

英文翻译

wisdom, knowledge, intellig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4 [海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宝安腔] zi5 [梅县腔] tje5 [陆丰腔]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知義支B開去聲開口三等支Btrieh/tyehţ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