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huà shān [hua shan]
繁体 華山
注音 ㄏㄨㄚˋ ㄕ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古称“西岳”,中国五岳之一。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主峰亦称太华山,海拔21605米。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云台(北峰)、玉女(中峰)五峰并立,以南峰最高,峻险奇秀。名胜古迹众多,有玉泉院、桃林坪、千尺fde7、百尺峡、南天门、朝元洞、全真崖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词语解释

  1. 山名。五岳之一。在 陕西省 华阴市 南,北临 渭河 平原,属 秦岭 东段。又称 太华山 。古称“西岳”。有 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

引证解释

⒈ 山名。五岳之一。在陕西省华阴市南,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又称太华山。古称“西岳”。有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

华山的国语词典

山名。位于陕西省华阴县渭河盆地南,为五岳中的西岳,也是最高的一座山,海拔高约二千二百公尺,有落雁峰、朝阳峰、玉女峰等,山势峻秀,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突起突落形如莲花,故称为「华山」。

华山的网络释义

华山 (五岳之西岳华山)

  •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

华山造句

王华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
华山西面悬崖峭壁,很难攀登。
自古华山一条路,道路十分艰险。
讨论的人都觉得太山,华山,衡山,庐山没有这样的传奇美妙。
周武王在太公望辅助下灭商,于是偃武修文,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困守华山的敌军,看到大势已去,只得缴械投降。
华山悬崖绝壁,非常陡峭。
辛苦练贱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贱合一的境界,并在华山论贱获得了天下第一贱的称号,从此天下无敌,贱术无双。
曾几何时,我们几个在华山顶上观日出,看云海,互相戏逐,难道你忘了?
语文老师布置每人写一篇游记,不少同学愁眉苦脸,但听说先组织全班去华山旅游,大家又眉开眼笑了。
黄河如缕,渭水如丝,大漠如帛,平原如绵,领略华山之高峻,感受华山之雄伟,气势博大,如临天界,如临浮云。
妈妈说今天要去爬华山,可到了华山脚下,它的高大陡峭令我望而生畏。
华山再高,顶有路过。
华山是一座美丽的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是一座令所有游客都竖起大拇指的山。
华山虽不像黄山秀丽峭拔,但它敦实、文静,又有点儿神秘莫测。
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走在山梁上,就是再胆大的人也难免战战兢兢,产生恐惧之感。
华山之险,鬼设神施,让人叹为观止。
诚实为天,守信为地,华夏儿女顶天立地;修身如山,律己如水,和美中华山高水长;精忠为国,仁孝为家,五千春秋谱写风华!
华夏西陕省,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山脚下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由于临近华山,取意华山之阴,是为山阴县。
华山很近的出门左拐,打个驴的就到了。

汉字详情

huá,huà,huā [hua]
部首: 223
笔画: 6
五笔: WXFJ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J
四角: 24401

详细解释

huā

名词

(1) (会意。从芔,从芌( )。“華”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

(2) 通“花”,花朵

华,荣也。——《说文》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尔雅·释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

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华英(指花);华叶(花与叶);华胜(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华实(花和果实;亦指开花结果)

(4) 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素问》。王冰注:“谓似华虚弱,不可正取也。”

动词

(1) 开花

桃李始华。——《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3) 昏花

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莫眼华。”——《五灯会元》

(4) 当中剖开

瓜曰华之。——《尔雅》

为国君者华之。——《礼记·曲礼》。注:“中裂之。”

(5) 另见 huá;huà

huá

形容词

(1)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华衣乘马。——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

(3)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4) 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名(美名);华宗(对同族或同姓者的美称);华笺(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华缄(对他书信的美称或敬称)

(5) 灰白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6) 又如:华首(头发花白。指老人);华颠(白发);华鬓(鬓发花白);华发(花白头发)

(7) 年轻;年少 。如:华年

(8) 浮华

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9) 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

(10) 汉语 。如:华言(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

(11) 荣华;光耀 。如:华伍(指达官贵人);华序(显要的官阶);华使(显贵的官吏);华秩(显位;高阶)

(12) 显耀 。如:华近(显贵而亲近君上的官职);华要(显要尊贵的官职);华省(显贵而职务上能亲近君主的官署);华重(显贵而重要的官职)

(13) 繁盛

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红楼梦》

(14) 又如:华滋(草木茂盛的样子)

(15) 鲜美

其民华食而脂肥。——《素问》。王冰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

(16) 彩色。特指雕绘或装饰 。如:华轩(饰有文采的曲栏);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华纳(有雕饰的台阶。纳,即纳陛);华幄(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

名词

(1) 中国 。如:来华访问;华中;华北

(2) 我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省称“华” 。如:华夷(华是汉族,夷指非汉族的其他少数名族);华风(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

(3) 光辉;光彩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王勃《卿云歌》

(4) 又如:华景(明亮的阳光);华月(皎洁的月亮);华焕(光彩绚丽);华魄(光彩;亦指皎洁的月光)

(5) 泉中的矿物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如:钙华;硅华

(6) 借升华而得的化学品 。如:硫华;锌华

(7) 车盖 。如:华芝(车盖。因车盖的外形象芝而得名)

(8) 时光 。如:年华,岁华,韶华

(9) 声望

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

(10) 精华

物华天宝。——王勃《滕王阁序》

(11) 又如:华甸(精华荟聚之区。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华英(精华);华髓(精髓)

(12) 文才

昔庚无规才华清英。—— 刘勰《文心雕龙》

(13) 瓜类植物的果实

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礼记》

(14) 光环

薄云敝日时,由于无数水滴的衍射,在太阳、月亮或其他发光体四周形成的一组或几组小半径的同心彩色光环

(15) 矿脉或煤层已发生氧化或分解的露头

(16) 另见 huā;huà

huà

名词

(1) 山名,华山 。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华山又称太华山,古称“西岳”,海拔1997米,有壁立千仞之势。如:华嵩(华崧。华山与嵩山的并称。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

(2) 姓。如:华佗;华扁(古代名医华陀、扁鹊的并称)

(3) 另见 huā,huá

英文翻译

flowery; illustrious; Chinese

方言集汇

◎ 粤语:waa4
◎ 潮州话:何娃1 何娃5〈姓〉何娃5 ,hua1 hua5 <姓>hua5

宋本广韵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