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华商风采 共享共赢 京商政治 津商特质沪商精明 渝商耿直 冀商平实 豫商勤劳滇商真诚 辽商豪放 龙商奋进 湘商灵气皖商好儒 鲁商务实 新商奔放 苏商专注浙商敢先 赣商商德 鄂商劲头 桂商纯朴陇商思维 晋商勤俭 蒙商生态 陕商妙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uā
名词
(1) (会意。从芔,从芌(
)。“華”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2) 通“花”,花朵
华,荣也。——《说文》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尔雅·释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
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华英(指花);华叶(花与叶);华胜(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华实(花和果实;亦指开花结果)
(4) 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素问》。王冰注:“谓似华虚弱,不可正取也。”
动词
(1) 开花
桃李始华。——《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3) 昏花
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莫眼华。”——《五灯会元》
(4) 当中剖开
瓜曰华之。——《尔雅》
为国君者华之。——《礼记·曲礼》。注:“中裂之。”
(5) 另见
huá
形容词
(1)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华衣乘马。——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
(3)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4) 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名(美名);华宗(对同族或同姓者的美称);华笺(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华缄(对他书信的美称或敬称)
(5) 灰白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6) 又如:华首(头发花白。指老人);华颠(白发);华鬓(鬓发花白);华发(花白头发)
(7) 年轻;年少 。如:华年
(8) 浮华
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9) 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
(10) 汉语 。如:华言(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
(11) 荣华;光耀 。如:华伍(指达官贵人);华序(显要的官阶);华使(显贵的官吏);华秩(显位;高阶)
(12) 显耀 。如:华近(显贵而亲近君上的官职);华要(显要尊贵的官职);华省(显贵而职务上能亲近君主的官署);华重(显贵而重要的官职)
(13) 繁盛
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红楼梦》
(14) 又如:华滋(草木茂盛的样子)
(15) 鲜美
其民华食而脂肥。——《素问》。王冰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
(16) 彩色。特指雕绘或装饰 。如:华轩(饰有文采的曲栏);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华纳(有雕饰的台阶。纳,即纳陛);华幄(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
名词
(1) 中国 。如:来华访问;华中;华北
(2) 我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省称“华” 。如:华夷(华是汉族,夷指非汉族的其他少数名族);华风(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
(3) 光辉;光彩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王勃《卿云歌》
(4) 又如:华景(明亮的阳光);华月(皎洁的月亮);华焕(光彩绚丽);华魄(光彩;亦指皎洁的月光)
(5) 泉中的矿物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如:钙华;硅华
(6) 借升华而得的化学品 。如:硫华;锌华
(7) 车盖 。如:华芝(车盖。因车盖的外形象芝而得名)
(8) 时光 。如:年华,岁华,韶华
(9) 声望
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
(10) 精华
物华天宝。——王勃《滕王阁序》
(11) 又如:华甸(精华荟聚之区。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华英(精华);华髓(精髓)
(12) 文才
昔庚无规才华清英。—— 刘勰《文心雕龙》
(13) 瓜类植物的果实
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礼记》
(14) 光环
薄云敝日时,由于无数水滴的衍射,在太阳、月亮或其他发光体四周形成的一组或几组小半径的同心彩色光环
(15) 矿脉或煤层已发生氧化或分解的露头
(16) 另见
huà
名词
(1) 山名,华山 。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华山又称太华山,古称“西岳”,海拔1997米,有壁立千仞之势。如:华嵩(华崧。华山与嵩山的并称。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
(2) 姓。如:华佗;华扁(古代名医华陀、扁鹊的并称)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何娃1 何娃5〈姓〉何娃5 ,hua1 hua5 <姓>hua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名词
(1) 商业
商不出,则三宝绝。——《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经商;商利(经商的利润);商道(通商的道路);商铺(商店);商棍(商界的不良分子)
(3) 商人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4) 又如:布商;坐商;商凭(商人的营业证);商民(商贾,商沽。商人)
(5)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如: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音(五音中的商音);商歌(悲凉的歌)
(6) 两数相除的结果 。如:商等于几
(7) 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如: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名“大乙”)
(8) 秋季 。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9)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10) 象声词。铃摇击的声音
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老残游记》
(11) 星宿名,指心宿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引申为诗文的篇章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汉· 贾谊《新书·辅佐篇》
(13) 姓。如:商君(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商均(虞舜子。名“均’,因封于“商”,故称“商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梅县腔] sh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客英字典] shong1 [宝安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东莞腔] song1 [沙头角腔] song1 [陆丰腔] dit7 sh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商 | 式羊 | 書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sjang | ɕĭa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名词
(1) 商业
商不出,则三宝绝。——《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经商;商利(经商的利润);商道(通商的道路);商铺(商店);商棍(商界的不良分子)
(3) 商人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4) 又如:布商;坐商;商凭(商人的营业证);商民(商贾,商沽。商人)
(5)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如: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音(五音中的商音);商歌(悲凉的歌)
(6) 两数相除的结果 。如:商等于几
(7) 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如: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名“大乙”)
(8) 秋季 。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9)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10) 象声词。铃摇击的声音
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老残游记》
(11) 星宿名,指心宿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引申为诗文的篇章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汉· 贾谊《新书·辅佐篇》
(13) 姓。如:商君(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商均(虞舜子。名“均’,因封于“商”,故称“商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梅县腔] sh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客英字典] shong1 [宝安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东莞腔] song1 [沙头角腔] song1 [陆丰腔] dit7 sh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商 | 式羊 | 書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sjang | ɕĭaŋ |
详细解释
jīng
名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2) 同本义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动词
(1) 治理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形容词
(1) 正常;经常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动词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如:经纱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