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 ban lu chu jia]
注音 ㄅㄢˋ ㄌㄨˋ ㄔㄨ ㄐ一ㄚ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半路出家 bànlù-chūjiā

(1) 年纪大了才脱离家庭去当和尚或尼姑

adopt a profession (trade) rather late in one's life;become a monk or nun late in life

(2) 比喻原先并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

start midwa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成语辨析

家;不能写作“嫁”。

成语用法

半路出家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

引证解释

⒈ 谓成年后才去做和尚、尼姑。比喻中途改业,不是科班出身。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二)》:“如果大众语既是半路出家,新名词也还不很明白,这‘落伍’可真是‘彻底’了。”
亦作“半路修行”。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俚诗有本》:“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

半路出家的国语词典

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

半路出家的网络释义

半路出家 (成语)

  • 半路出家,读音 bàn lù chū ji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
  • 半路出家的翻译

    英语: switch to a job one was not trained for
    德语: sich inder Mitte des Lebens einem neuen Beuf zuwenden (Sprichw)​
    法语: prendre le froc à mi-chemin, s'engager dans une nouvelle carrière à mi-chemin (sans une formation suffisante)​
    日语: 中年から出家する。〈喻〉中途からその道に蕑る,中途で鞍替(くらが)えする
    俄语: не с мáлых лет занимáться

    近义词

    半路出家造句

    他是个半路出家的天主教徒。
    这些"半路出家"的学者们与众不同。
    我喜欢把自己装扮成半路出家的理性的纨绔子弟。
    我以前学的是英语,学法语是半路出家。
    我原来是学地质的,后来半路出家才到学校当教师的。
    我刚半路出家来当教师,还没有什么教学经验。
    小公司老板和公司白领类似,很多都是白领半路出家去创业,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小有成就的这批人。
    李娜没有完成她的音乐事业,半路出家当了尼姑。
    或先天缺陷,半路出家而管理水平不高,经验不足。
    摄影与书法属半路出家,作品偶见报章杂志。
    粮食,这不是可怕的错位,实际上冶炼半路出家。
    他是中年后才落髮皈依佛门,可说是半路出家。
    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你是个半路出家的印第安人,是你吗?
    他本来是当老师的,后来半路出家,做起生意来了。
    这位化学家本来是读师范学校的,因对化学有兴趣,才半路出家,做化学研究工作。
    教体育,我是中途改行,半路出家。
    唱歌仔戏,我是半路出家,请别取笑哦!
    我学德语是半路出家。
    架构和盈利模式,由于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只能念些碎碎的经。

    汉字详情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jiā,jie,gū [jia,jie,gu]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SO
    四角: 30232

    详细解释

    jiā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2) 同本义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

    家人内也。——《易·杂卦传》

    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夙夜浚明有家。——《书·皋谟》

    开国承家。——《易·师》

    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诗·周南·桃夭》注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3)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又如:家堂(正屋中间的堂屋);家所(家居处所);家堂菩萨(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家第(家宅;私邸);家间(家里;家中)。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如: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所长在家主持工作

    (5) 家庭,人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墨子·尚同下》

    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家绘像祀之。——《明史》

    (6) 又如:养家;持家;安家;家第(对对方家庭的敬称);家数(家族;武艺招数、招式);家庙(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家缘(家业,家产);家私(家产);家赀(家私财产);家计(家业,家产)

    (7) 指夫或妻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

    (8) 又如:家婆(家主婆;当家婆);家公(丈夫);家花(喻自己的妻子);家婆(妻子;主妇)

    (9) 家家;每家 。如:家户(每家每户,家家户户);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10)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家甲(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家主(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家老(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

    (12) 娘家

    卿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谢家来贵门。

    今日还家去。

    且暂还家去。

    (13) 学术或艺术流派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14) 又如:家数(流派风格;家法传统。多用于诗、文、技艺等);家言邪学(自成一家的偏见。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

    (15)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农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

    (16) 又如:农家;厂家;渔家;行家;东家;庄家

    (1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地学之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8) 又如:政治家;艺术家;专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

    (19) 民族 。如:苗家;侗家;傣家

    (20) 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 如: 三家条约

    (21) 家财,财产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22) 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23) 朝廷

    争先入公家。——《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24) 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25) 都城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周礼》。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作帝家。—— 唐· 李商隐《隋宫》

    (26) 帝王或太子

    三家,三皇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27) 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8) 某人 。如:家伙;家头(一个人叫一家头)

    (29) 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30) “傢”的古字 。如:家生;家伙点(锣鼓家什的节奏);家器(家庭日常用具)

    形容词

    (1) 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 。如:家羽(家养的鸟);家兔;家禽;家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如猪、牛、羊、马、骆驼、家兔、猫、狗等)

    (2) 私家的,个人的 ,与“公”相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记·礼运》

    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 我的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母(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家岳(对人称自己的丈人);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家堂(对母亲的称呼)

    (4) 内部的;家中的 。与“外”相对。如:家生哨(亦作“家中哨”、“家生肖”。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家贼(家庭内部的败类。亦指汉奸)

    量词

    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如:三家商店;两家人家

    动词

    (1) 娶妻;成家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 虞之二姚。——《楚辞·离骚》

    (2) 又如:家道(成家之道)

    (3) 安家;定居

    家,居其地曰家。——《正志通》

    既去职,遂家于汝州。—— 唐· 韩愈《崔评事墓志铭》

    (4) 养家,持家 。如:家克计(持家之道);家法(治家的礼法)

    (5) 通“稼”。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弊也者家也。——《管子·侈靡》

    陶家事亲。——《大戴礼·五帝德篇》

    (6) 另见 jie

    jie

    助词

    (1) 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成年家;整天家

    (2) 另见 jiā

    名词

    (古汉语)

    (1) 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 另见 jiā

    英文翻译

    house, home, residence; famil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1 [陆丰腔] ga1 [梅县腔] ga1 [宝安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gu1 [客英字典] ga1 [东莞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gu1
    ◎ 潮州话:gê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ke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