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文不值

bàn wén bù zhí [ban wen bu zhi]
注音 ㄅㄢˋ ㄨㄣˊ ㄅㄨˋ ㄓ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倘若事事让他,他一定拿你看得半文不值。”

成语用法

半文不值作谓语、定语;用于价值。

半文不值造句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曾是“平民主义”积极倡导者的德富苏峰在自传中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他确信“原来,只要有了足够的力量,任何正义、公道都半文不值。
一朝重生,半文不值,倒霉不可怕,就怕没后台。
“要半文不值半文”,“办一事须了一事”。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上无人知。做一事若贪一事,须虑届时有报应。
有了它就等于武昌是我的了?简直是滑稽之谈!唯独真正地占领城池才等于成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区区一块破印,半文不值。
他的名言“要半文不值半文”一时风行天下。

汉字详情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wén [wen]
部首: 438
笔画: 4
五笔: YYG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0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 美德;文德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 文献,经典;韵文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 法令条文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 文教;礼节仪式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 姓

动词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 修饰;文饰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 装饰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 撰写文章 。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容词

(1)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 柔和,不猛烈 。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 美,善 。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 通“紊”。紊乱的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量词

(1)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英文翻译

literature, culture, wri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man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n2 [东莞腔] wun2 [梅县腔] wun2 [海陆丰腔] wun2 [客语拼音字汇] vun2 [陆丰腔] wun3 [台湾四县腔] wun2 [沙头角腔] wun2 [宝安腔] w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分平聲合口三等mĭuənmyon/miun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zhí [zh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F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JBM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直声。字本作“直”。本义:措置,放置)

(2) 同本义

值,措也。——《说文》

值,本作直。…值与置同,故《说文》训值为措,训措为置,互相转注,其音义并同。——《说书丛录》

(3) 持,拿住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诗·陈风·宛丘》

(4) 遇到,碰上

值河间岁试。——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

后值倾覆。

(6) 又如:值遇;正值国庆,老友相逢,真是高兴

(7) 值班

家父前日退值回来。——《老残游记》

(8) 又如:值日功曹(旧时朝廷值日官);值年班(每年轮流在规定的时间值勤);值月(在当值的那一月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值年(在当值的那一年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9) 价值相当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孟浩然《送朱大人入寨》

价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水浒传》

(10) 又如:这匹马值三百美元;这个州赠予的木材和铁值几百万美元;它值多少钱

名词

(1) 价值;数值

可值千万金。——《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币值;产值

(3) 价钱

黄金美者,其值与黑钱一万六千倍。——《天工开物》

英文翻译

price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宝安腔] cit8 [梅县腔] ce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东莞腔] tsi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吏去聲開口三等drih/diohɖʰ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