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bàn shān [ ban shan]
注音 ㄅㄢˋ ㄕㄢ

词语释义

半山 bànshān

(1) 山腰

而半山居(停着)雾若带然。——· 姚鼐《登泰山记》
halfway up a hill

词语解释

  1. 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发宿亭》诗:“落星侵晓没,残月半山低。”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宁》诗:“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2. 王安石 在 钟山 的故宅。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归途过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旧宅,所谓 报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钟山 ,此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别号。

    宋 杨万里 《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 唐 诗读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当朝餐。”

引证解释

⒈ 山半腰。

北周王褒《始发宿亭》诗:“落星侵晓没,残月半山低。”
唐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诗:“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⒉ 王安石在钟山的故宅。 宋陆游《入蜀记》卷二:“归途过半山,少留。

半山者, 王文公旧宅,所谓报寧禪院也。自城中上钟山,此为中途,故曰半山。”

⒊ 王安石的别号。

宋杨万里《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絶句当朝餐。”

半山造句

一座八角宝塔型的三层建筑屹立在半山腰上。
半山腰,一座横穿仙山的山洞更是别有洞天。
登山到半山腰时突然下起了雨,这真让我们进退两难。
半山腰有一座小山寨。
在半山亭,看着满山的红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此时的游乐场里,红男绿女,挤挤攘攘,华灯初上,一片歌舞升平。半山上彩色缤纷。说不尽的太平盛世,看不及的繁华夜景,还有那些大声播放著的,听不完的一条又一条啊浪漫温的歌。
这条铁路蜿蜒盘旋在半山腰上,通向大山的另一边。
他们才到了半山腰,已经气喘吁吁,狼狈不堪,临峰翘望,山顶还远着呢,只得败兴而归。
今天我们去登泰山,可惜天宝当年,爬到半山就下起雨来。
这山太高了,才爬到半山腰就累得我直喘气。
本来今天要去爬山的,可是爬到半山腰,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妈妈措手不及。
“半山”,是三正酒管公司着力打造的一流中国民族高星级酒店品牌。
秦煌堪称“老顽童”“茅十八”“赵半山”专业户。
野营的地方,选在一座顶部平坦的小山上,半山处还有一孔泉水,泉水旁边一块青黑的巨石,巨石当中磨崖刻着“难老泉”。
这意味着,拥有私家步行系统的半山区业主未来的国际化街区生活将沿太子广场、明华轮、下沉广场、海滨休闲公园、独岛等依次展开。
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这不,话音还盘旋在半山腰呢,针对朱学勤的抄袭指控,转瞬间已弥山遍野。
山下绿色的田野中夹杂着成片的金黄色油菜花,半山腰满坡的绿茶和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几种颜色和谐搭配,美不盛收。
他要我们去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波仁山,那里的半山腰有一座寺庙,那里的大喇嘛是他的朋友。
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

汉字详情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