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

bàn bì [ ban bi]
注音 ㄅㄢˋ ㄅ一ˋ

词语释义

半壁 bàn bì

1.  指朝东的半面山崖。

半壁见海日。——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half of the wall (cliff);

2.  半边。

我那岳伯父拼身舍命与金人撕杀,才保全得半壁江山。——《说岳全传》

词语解释

  1. 半堵墙壁。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唐 王季友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谁见荒池开白莲,可怜半壁锁寒烟。”

  2. 半山腰。

    唐 李白 高霁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 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3. 半边。

    唐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诗:“半壁楼臺秋月过,一川烟水夕阳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张生 ﹞歪着头避着,通红了面皮,筵席上软摊了半壁。” 明 沉青门 《桂枝香·春闺怨》曲:“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人在雨声深处。”

  4. 即半壁江山。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区区借得 荆 襄 地,撑住西南半壁天。”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式耜 方以大学士 临桂 伯留守 桂林 ,西南半壁,倚为长城,事之成败,尚未可知。” 郭沫若 《恢复·怀亡女》:“我们已经扫荡了中原的半壁, 长江 流域的租界也快要次第收还。”参见“ 半壁江山 ”。

引证解释

⒈ 半堵墙壁。

北周庾信《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唐王季友《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清叶廷琯《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谁见荒池开白莲,可怜半壁锁寒烟。”

⒉ 半山腰。

唐李白高霁《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⒊ 半边。

唐刘沧《雨后游南门寺》诗:“半壁楼臺秋月过,一川烟水夕阳平。”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张生﹞歪着头避着,通红了面皮,筵席上软摊了半壁。”
明沉青门《桂枝香·春闺怨》曲:“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人在雨声深处。”

⒋ 即半壁江山。参见“半壁江山”。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区区借得荆襄地,撑住西南半壁天。”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式耜方以大学士临桂伯留守桂林,西南半壁,倚为长城,事之成败,尚未可知。”
郭沫若《恢复·怀亡女》:“我们已经扫荡了中原的半壁, 长江流域的租界也快要次第收还。”

半壁的国语词典

半堵墙壁。

半壁的网络释义

半壁

  • 半壁,〈书〉半边,特指半壁江山。语出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 半壁造句

    半壁江山就因他的一意孤行而断送了。
    自岳飞死后,南宋的半壁江山岌岌可危了。
    他们把南朝半壁江山弄得一塌糊涂,导致内外交困,终于土崩瓦解。
    文天祥辗转回到永嘉,面对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心中感慨万千。
    三分薄雾透云色,半壁浮尘弥月光。
    东北沦陷后中华儿女面对半壁江山,慷慨激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自岳飞死后,南宋的半壁河山也岌岌可危了。
    抗战时期,日本人几乎毁了我们半壁江山。
    南宋小朝廷建都杭州,守着半壁江山,不思收复沧陷于金兵的北方大片国土。
    三尺讲台凝聚了老师一生的心血,半壁板书板书倾注了老师所有的付出。
    如今,七间房村果蔬打出了“七间房”品牌,葡萄、海棠已占据磐石市场的半壁江山,一半以上的村民加入了果蔬合作社。
    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在占福建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发展中,闽东南地区继续发挥了龙头作用。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责任。
    天元武帝为了堵众人之口,便封你太祖爷爷为易帝,掌半壁天下,享万世不朽之传承……
    说的好!自古以少胜多的战无不是险中得来,大宋半壁已失,再丢不起寸土尺地了。
    在地方立法层面,经济立法与社会立法畸重畸轻的现象更加明显,一些地方的经济立法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
    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康王赵构孤身一人,缺兵少将,被金兵追得四处流窜,居无定所,却为何能建立起了南宋皇朝,与金国对峙,保护住汉人最后的半壁江山。
    日本三洋实质性介入上市公司管理,日籍人士在康师傅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层面占据了半壁江山,在非执行董事层面,日籍人士数量超过了华籍人士。

    汉字详情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bi]
    部首: 334
    笔画: 16
    五笔: NKU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G
    四角: 7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k3 bik1 bik3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激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iekp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