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半絲半縷
注音 ㄅㄢˋ ㄙ ㄅㄢˋ ㄌㄩ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成语用法

半丝半缕作宾语、定语;形容价值低微的东西。

半丝半缕的网络释义

半丝半缕

  • 半丝半缕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bàn sī bàn lǚ,意思是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 半丝半缕造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是传家宝,坚决莫丢掉;俭是点金石,抓牢定超值。世界勤俭日,愿你“勤”住幸福,“俭”到快乐!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亚心网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童年生活的往事,虽已过去多年,但那段生活经历却让我懂得了珍惜一切。而在内心深处我更感激那平凡的农村生活,它给予了我淳厚、质朴、给我自尊和勇毅,给我对一草一木,半丝半缕的深层感激和无比珍重,给我对生活无限的倾心和爱恋。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一虫一蚁不伤残,半丝半缕勿贪着,可为民物立命。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
    但很奇怪的是,照理对苏醒应当极为紧要的玉佩,居然激不起他半丝半缕的记忆。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家训或许有些生疏了,但“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格言,你一定不会陌生。
    当然,米饭也是不可以浪费的,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

    汉字详情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si]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XXGF
    五行:
    吉凶:
    仓颉: VVM
    四角: 22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糸。糸( ),细丝。本义:蚕丝)

    (2) 同本义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 白居易《重赋》

    (3)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纺织绸布的人);丝布(蚕丝与麻、葛混制而成的布);丝妇(养蚕治丝的妇女);丝子(蚕丝);丝行(买卖生丝的商行);丝庄(旧时在华商与洋商间经营生丝贸易的中间商)

    (4) 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唐· 张敬忠《边词》

    (5) 又如:藕丝(莲藕切开后连于两断之间的丝状物);丝柳(细柔如丝的柳条);丝条(纤细的枝条);丝雨(如丝的小雨。俗称“毛毛雨”);丝状(矿物学名,指一种矿物具有丝状的结晶);丝泪(形容泪下如丝);丝络(连续不断);丝网(细密如丝之物所交织而成的网);丝纶(钓鱼用的丝线);丝发(形容头发光泽柔细,如丝一样)

    (6) 线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陌上桑》

    (7) 又如:丝鞭(用丝线裹制的软鞭。古代招亲,男女双方递送丝鞭,表示缔结良缘);丝络(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丝缕(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

    (8) 丝织品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丝纶(皇帝的诏书);丝枲(丝麻织物。泛指布匹绸缎。枲:大麻的雄株);丝衣(丝绸衣服);丝末(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丝帛(丝与丝状物的总称);丝履(以丝织品制成的鞋);丝鞭(丝制的马鞭);丝罗(丝织物名。质地轻软,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10) 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玉台新咏·王融咏琵琶》

    (11) 又如:丝抹(古代御宴之乐,先演奏丝乐,然后众乐皆作,演者因称为丝抹);丝簧(弦管乐器);丝镛(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丝竹会(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丝桐(琴,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练丝为弦,故称之);丝管(琴瑟、箫、管类乐器);丝篁(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丝竹和鸣(音乐演奏的声音非常和谐)

    (12) 喻指白发 。如:镜中丝(镜中照出之白发);鬓丝(两鬓的白发)

    (13) 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见客卧地上,烛之死,然心下丝丝有动气。——《聊斋志异·尸变》

    (14) 又如:丝丝两气(形容呼吸微弱,气息奄奄);丝麻线儿(些微私弊);丝肠(指细柔的肠子);一丝不差;丝毫不差;一丝风;丝发(丝与发,比喻极细微)

    (15) 瞬息即逝的、通常仅勉强可以发觉的数量或迹象 。如:一丝笑意;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16) 一段或一根蛛丝 。如:游丝

    (17) 纠缠在一起的东西,一团糟 。如:愁丝

    动词

    (1) 缫丝;纺丝

    男谷女丝行复歌。——杜甫《蚕谷行》

    (2) 又如:丝车(人力或机动的缫丝机具);丝枲(指缫丝织麻之事);丝绝(指丝织之绝技)

    量词

    (1) 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2) 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至于分粟叅黍量丝数龠,实以仰禀圣规,详参神恩。——北周· 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

    (3) 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厘、毫、丝、忽。如:丝忽(形容极小或极少)

    英文翻译

    silk; fine thread; wire; str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lv]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ovg
    五行: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娄声。本义:麻线)

    (2) 同本义

    缕,线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有布缕之征。——《孟子》。注:“紩铠甲之缕也。”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或断绝众缕,绕带手腕。——《潜夫论·俘侈》

    (3) 又如:缕綦(用线织綦);缕綵(用各色不同的线缕成其文采)

    (4) 泛指细而长的东西,线状物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三国志·文帝纪》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己《鹊踏枝》

    (5) 又如:缕子脍(食品名。以细切的鱼肉制成);缕肉羹(肉丝羹);缕金(金丝;以金丝为饰);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指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裉,上衣前后两幅在腋下合缝的部分);缕细(细如丝缕)

    (6) 帛

    故为祷朝缕绵。——《管子·侈靡》。注:“帛也。”

    (7) 又如:缕绵(绸帛丝绵)

    形容词

    (1) 连续不断 。如:缕悉(一条一条很清楚);缕堤(临河处所筑小堤。因连绵不断,状如丝缕,故名);缕缕行行(方言。成群结队。形容很多);缕续(接连不断)

    (2) 通“褛”。衣破 。如:蓝缕(破衣)

    副词

    (1) 一条一条地,详尽地

    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葛洪《抱朴子》

    (2) 又如:缕细(底细,详情);缕责(细责,苛责)

    量词

    (1) 一丝,一股

    红光一缕。——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一缕烟;千丝万缕;一缕幽香

    (3) 股、绞等 。如:一缕麻;一缕头发

    动词

    (1) 疏通;分流 。如:缕河(疏通河流)

    (2) 一种刺绣方法 。如:纳缕(刺绣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