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徒

fěi tú [ fei tu]
注音 ㄈㄟˇ ㄊ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匪徒 fěitú

(1) 盗匪;强盗

bandit

词语解释

  1. 非徒。不仅;不但。

    南朝 梁 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是知孝治所被,爰至无心,锡类所及,匪徒教义。” 唐 欧阳詹 《德胜颂》之一:“昔人食土,今我飫粱,匪徒我飫粱,鰥寡千箱。”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卷二六:“思吾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化之机,固已跃然,不必更为别説,匪徒惑人,祇以自误无益也。”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二:“匪徒飫家人,亦可款朋友。”

  2. 行为不正的坏人。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廉访》:“更恐无赖匪徒,渐生内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 罗荣统 委实不孝,有一年结交了几个匪徒,谋弑其母。”

  3. 强盗。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匪徒 封离 授首,三十六之种落迎降。” 太平天囯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二十九日,塘路或有往来者,然一遇匪徒,人船俱失。”

  4. 危害人民的反动派或坏分子。

    峻青 《黎明的河边》:“他们坚持在 烟 潍 公路两侧,打汽车,割电线,袭击还乡团匪徒,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运输线。”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带着凶器和电台的特务匪徒在黑夜中暗暗降落。”

引证解释

⒈ 非徒。不仅;不但。

南朝梁任昉《启萧太傅固辞夺礼》:“是知孝治所被,爰至无心,锡类所及,匪徒教义。”
唐欧阳詹《德胜颂》之一:“昔人食土,今我飫粱,匪徒我飫粱,鰥寡千箱。”
明王守仁《大学问》卷二六:“思吾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化之机,固已跃然,不必更为别説,匪徒惑人,祇以自误无益也。”
潘飞声《移居横浜桥》诗之二:“匪徒飫家人,亦可款朋友。”

⒉ 行为不正的坏人。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王廉访》:“更恐无赖匪徒,渐生内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罗荣统委实不孝,有一年结交了几个匪徒,谋弑其母。”

⒊ 强盗。

唐司空图《复安南碑》:“匪徒封离授首,三十六之种落迎降。”
太平天囯倦圃野老《庚癸纪略》:“二十九日,塘路或有往来者,然一遇匪徒,人船俱失。”

⒋ 危害人民的反动派或坏分子。

峻青《黎明的河边》:“他们坚持在烟潍公路两侧,打汽车,割电线,袭击还乡团匪徒,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运输线。”
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带着凶器和电台的特务匪徒在黑夜中暗暗降落。”

匪徒的国语词典

泛称为非做歹,行为不当的人。

如:「掳人勒索的匪徒,真是泯灭良知,令人发指。」

匪徒的网络释义

匪徒 (汉语词语)

  • 匪徒,指盗匪、强盗,是一汉语词汇,语出南朝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是知孝治所被,爰至无心,锡类所及,匪徒教义。”
  • 匪徒的翻译

    英语: gangster, bandit
    法语: bandit

    匪徒造句

    我军仅用十分钟就把一小股匪徒彻底解决了。
    这是个十恶不赦、罪该万死的匪徒,应该枪毙!
    警方设下陷阱,让匪徒自投罗网。
    匪徒已被重重围困,有如釜中游鱼。
    我军把这股匪徒全部收拾掉了。
    匪徒在闹市中抢劫,横行无忌,简直无法无天。
    匪徒们逃到石头寨,企图负隅顽抗。
    这伙狠毒的匪徒,干起了谋财害命的勾当。
    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匪徒负隅顽抗,结果被一一击毙。
    匪徒负隅顽抗了一个小时,最终还是被人民警察捉住了。
    这件劫案,警察们从匪徒遗留下来的指纹,已弄清了他们的来龙去脉。
    三个大胆的匪徒竟在热闹的弥敦道上旁若无人地打劫金铺。
    这些法西斯匪徒竟然把荼毒生灵当作一种乐趣,真令人发指。
    这伙匪徒明火执仗,公开抢劫他人财物。
    这帮匪徒住在国外,英国警方鞭长莫及。
    他勇敢地与匪徒作斗争。
    这伙凶残的匪徒已别无选择,他们要么负隅顽抗而身亡,要么投降而受正法;他们已是身陷绝境中。
    匪徒见警察接近,便先发制人,开枪射击。
    这伙匪徒,正如鱼网鸿罹,被消灭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汉字详情

    fěi [fei]
    部首: 211
    笔画: 10
    五笔: ADJD
    五行:
    仓颉: SLMY
    四角: 717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匚( 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2) 同本义

    匪,器似竹筐。——《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

    共设匪瓮之礼。——《周礼·肆师》

    (3) 通“斐”。五色相错 斐

    有匪君子,如切如瑳。——《诗·卫风·淇奥》

    (4) 盗匪 以打家劫舍为生、有组织、有武装的团伙。如:剿匪;匪荒(盗匪引起的灾祸);匪党(盗匪党徒);匪营(匪军的营地)

    副词

    (1) 假借为“非”,表示否定

    匪寇,昏媾。——《易·屯卦》

    比之匪人。——《易·比卦》

    匪夷所思。——《易·涣卦》

    先祖匪人。——《诗·小雅·四月》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邶风·北风》

    (2) 又如:匪懈(不懈怠,不怠情);匪独(不单是);匪惟(不是);匪夷(不寻常)

    (3) 表示否定,相当于“无”

    深言匪由衷,白首为无误。——明· 何景明《送崔氏》

    (4) 又如:匪什(无篇什,谓没有写作才能);匪止(不止);匪啻(不止,不只);匪惶(没有闲暇;来不及)

    (5) 表示关联,用于“非…不…”之类的句式

    匪安匪舒。——《诗·大雅·江汉》

    匪富匪势,穷年无冀。——《抱朴子·外篇·吴失》

    (6) 不仅,不但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

    (7) 通“彼”( )。那,那个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诗·小雅·小旻》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韩诗外传·卷四》

    形、动词

    (1) 行为不正

    不幸见辱于匪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匪辟(不正派;邪恶);匪人(匪类。行为不端的人;不是亲近的人;盗寇);匪劣(品行恶劣的人);匪昵(行为不端的亲信)

    (3) 通“菲”。微薄 。如:匪薄(菲薄,浅陋);匪仪(菲薄的礼物)

    (4) 〈动〉 通“分”( fēn)。分配

    以九式的均节财用,…八曰匪颁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英文翻译

    bandits, robbers, gangsters

    方言集汇

    ◎ 粤语:fei2
    ◎ 客家话:[梅县腔]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客英字典] fui1 fui3 [陆丰腔]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东莞腔] fui3 [海陆丰腔] fui3 fui1 [台湾四县腔] fi3 fi1
    ◎ 潮州话:hui2 huin2 (húi húiⁿ) hui1 (hu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尾微合上聲合口三等pyoix/pvojpĭwəi
    [tu]
    部首: 303
    笔画: 10
    五笔: TF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OGYO
    四角: 24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无事闲行)

    名词

    (1)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 又如:徒骥(步兵与骑兵);徒兵,徒卒(步兵);徒士(步兵。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徒甲(徒卒和甲士);徒卫(卫兵);徒侯(徒卒侯吏);徒师(步卒,步军)

    (3) 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原屏咎之徒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岂为我徒。——《左传·襄公三十年》

    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郯子之徒。—— 唐· 韩愈《师说》

    佞誉诬谀之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得志之徒。——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与其徒置酒酣歌。——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党徒;僧徒;教徒;徒属(随从人员);徒侣(徒伴,朋辈;同伴)

    (5) 服徭役的人

    迁徙之徒。——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徒御(拉车和驾车的人);徒役(服劳役的人);徒奴(服劳役的罪犯和奴隶);徒夫(服劳役的罪人);徒士(服役的人);徒隶(服劳役的犯人);徒孥(泛指罪犯,犯人)

    (7) 门徒,弟子

    仲尼之徒。——《孟子·梁惠王上》

    传诸其徒。——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8) 又如:徒侣(门徒;学生);徒友(门徒和朋友);徒羽(门徒;党羽);徒党(门徒;党羽);徒属(门徒;部属);门徒

    (9) 地位低的人 。多指坏人。如:奸徒(奸险的人);无耻之徒;匪徒

    (10) 奴仆

    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白行简《李娃传》

    (11) 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 。如:徒罪(徒刑之罪);徒系(囚犯);徒流(徒刑与流刑)

    (12) 众,很多的人 。如:徒舆(众人);徒众(属下群众;门徒,弟子);徒附(依附于豪门、权势人家的人众);徒庶(民众)

    (13) 姓

    副词

    (1) 独,仅仅

    徒以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以吾两人在。

    徒慕君之高义。

    徒见操书。——《资治通鉴》

    (2) 又如:不徒无益,反而有害;徒有其表

    (3) 徒然,枉然

    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徒糜弹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徒苦(徒然受苦;白吃苦);徒恨(徒然抱恨);徒食(空坐以食而无所事事);徒善(空有善心);徒尔;徒说(白说;空说);徒语(徒言,白说);徒处(无所为);徒设(虚设)

    形容词

    (1) 光,裸 。如:徒裼(赤足露体);徒倮(光身);徒首(空首。身无甲胄)

    (2) 空 。如: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

    (3) 单纯 。如:徒奏(单纯的器乐合奏);徒马(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英文翻译

    disciple, follower; go on foot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2 [东莞腔] tu2 [梅县腔] tu2 [陆丰腔] tu3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宝安腔] tu2 [海陆丰腔] tu2 [沙头角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同都平聲開口一等do/dud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