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惧

kuāng jù [ kuang ju]
繁体 匡懼
注音 ㄎㄨㄤ ㄐㄨˋ

词语释义

恐惧。

词语解释

  1. 恐惧。

    《礼记·礼器》:“年虽大杀,众不匡惧。” 郑玄 注:“匡,犹恐也。” 陆德明 释文:“同恇惧,音匡。” 孔颖达 正义:“天下之众,不恐惧也。” 明 杨慎 《升庵经说·礼记·礼器》:“匡,注与恇同,恐也。 慎 按,匡音慌。《管子》有《大匡》、《小匡》,皆言救荒之事。字书作匡攘,盖匡张攘乱,今俗犹有此言。”

引证解释

⒈ 恐惧。

《礼记·礼器》:“年虽大杀,众不匡惧。”
郑玄注:“匡,犹恐也。”
陆德明释文:“同恇惧,音匡。”
孔颖达正义:“天下之众,不恐惧也。”
明杨慎《升庵经说·礼记·礼器》:“匡,注与恇同,恐也。 慎按,匡音慌。 《管子》有《大匡》、《小匡》,皆言救荒之事。字书作匡攘,盖匡张攘乱,今俗犹有此言。”

汉字详情

kuāng [kuang]
部首: 211
笔画: 6
五笔: A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G
四角: 717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匚( 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4) 又如:匡子(框子)

(5)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6)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7)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8) 古地名

(9)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10)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1)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动词

(1) 纠正,匡正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2)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3) 拯救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4)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5) 帮助;辅助,辅佐

上匡天子。——《三国志》

(6)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7) 弯曲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8) 亏损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9) 料定;料想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0) 通“恇”。恐惧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形容词

(1) 方正;端正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2)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3) 安适 。如:匡咏(安适吟咏)

英文翻译

correct, restore, revis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1
◎ 客家话:[梅县腔] k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台湾四县腔] kiong1
◎ 潮州话:戈安1(康),kang1 (kh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王陽合平聲合口三等kʰĭwaŋkhyang/qvang
[ju]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HWY
仓颉: PBMC
四角: 97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惊慌失措的样子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fear, be afraid of, d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 潮州话:哥污6 ,gu6(k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