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围

kuāng wéi [ kuang wei]
繁体 匡圍
注音 ㄎㄨㄤ ㄨㄟˊ

词语释义

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词语解释

  1. 孔子 周游列国,在 匡 地遭到围困。后泛指好人被围困。

    《韩非子·难言》:“ 仲尼 善説而 匡 围之。” 清 周亮工 《王师将返闽围渐解射乌楼上示诸同事用生字》诗:“ 匡 围解后死,玉貌重先生。”参见“ 匡人 ”。

引证解释

⒈ 孔子周游列国,在匡地遭到围困。后泛指好人被围困。参见“匡人”。

《韩非子·难言》:“仲尼善説而匡围之。”
清周亮工《王师将返闽围渐解射乌楼上示诸同事用生字》诗:“匡围解后死,玉貌重先生。”

匡围的网络释义

匡围

  • 匡围是汉语词汇,读音kuāngwéi,意思是后泛指好人被围困。
  • 汉字详情

    kuāng [kuang]
    部首: 211
    笔画: 6
    五笔: A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G
    四角: 717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匚( 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4) 又如:匡子(框子)

    (5)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6)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7)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8) 古地名

    (9)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10)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1)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动词

    (1) 纠正,匡正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2)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3) 拯救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4)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5) 帮助;辅助,辅佐

    上匡天子。——《三国志》

    (6)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7) 弯曲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8) 亏损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9) 料定;料想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0) 通“恇”。恐惧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形容词

    (1) 方正;端正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2)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3) 安适 。如:匡咏(安适吟咏)

    英文翻译

    correct, restore, revis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1
    ◎ 客家话:[梅县腔] k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台湾四县腔] kiong1
    ◎ 潮州话:戈安1(康),kang1 (kh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王陽合平聲合口三等kʰĭwaŋkhyang/qvang
    wéi [wei]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QS
    四角: 605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名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5) 区域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量词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英文翻译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