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危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拯救危难。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贾谊 慷慨怀经国之术,而武夫排之; 子政 忠良有匡危之具,而 恭 、 显 陷之。”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卫主寧谓提横流,匡危不足生细民,故小节时显於艰难,大勋无纪乎廊庙。”《隋书·炀帝纪下》:“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则王道斯贵。”
引证解释
⒈ 拯救危难。
引晋葛洪《抱朴子·擢才》:“贾谊慷慨怀经国之术,而武夫排之; 子政忠良有匡危之具,而恭、显陷之。”
南朝梁江淹《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卫主寧谓提横流,匡危不足生细民,故小节时显於艰难,大勋无纪乎廊庙。”
《隋书·炀帝纪下》:“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则王道斯贵。”
匡危的网络释义
匡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匚(
),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2)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4) 又如:匡子(框子)
(5)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6)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7)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8) 古地名
(9)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10)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1)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动词
(1) 纠正,匡正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2)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3) 拯救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4)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5) 帮助;辅助,辅佐
上匡天子。——《三国志》
(6)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7) 弯曲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8) 亏损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9) 料定;料想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0) 通“恇”。恐惧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形容词
(1) 方正;端正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2)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3) 安适 。如:匡咏(安适吟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台湾四县腔] kiong1
◎ 潮州话:戈安1(康),kang1 (kh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匡 | 去王 | 溪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kʰĭwaŋ | khyang/qva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 同本义
危,在高而惧也。——《说文》
决危而美名者。——《鬼谷子》。注:“山高也。”
榣木不生危。——《国语·晋语》。注:“高险也。”
高而不危。——《孝经》。郑注:“殆也。”
(3) 恐惧;忧惧
窃为君危之。——《战国策·西周策》
(4) 又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栗(恐惧战栗);危气(气馁;危惧);危悚(危悰,危惧);危视(惊视);危睇(俯视而感到惊恐)
(5) 威胁,摧败
能危山东者,强 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6) 使危险;伤害;损伤
今先生之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问田》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孟子·梁惠王上》
(7) 又如:危国(危害国家)
(8) 败亡,灭亡
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9) 怀疑,疑虑
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形容词
(1) 高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唐·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危楼(高楼);危巧(高峻而精巧);危邪(高而偏斜);危岑(高峻的山峰);危砌(高墙);危柯(高枝);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危冠(古时的高冠);危台(高台)
(3) 危险; 危难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亡弗不能存,危弗能安。——《韩非子·十过》
危而不持。——《论语·李氏》
安危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
(4) 又如:危地(危险的地方);危急存亡之秋(危险急迫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危道(危险的措施);危行(危险的行动);危危(极其危险);危困(危急困穷);危脆(危险脆弱)
(5) 很陡峭的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
(6) 又如:危径(险峻的山路);危狭(险峻狭窄);危峭(高峻峭拔);危峨(高峻的山岭);危峰(高峻的山峰);危崖(高峻的悬崖);危朗(高峻而开朗);危峦(险峻的山峦);危壁(陡峭的山崖)
(7) 特指人将死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素问》。王冰注:“危者,言其近死犹有生者也。”
(8) 又如:病危;垂危
(9) 绷得紧;强劲
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周礼》
(10) 端正
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庄子》
(11) 又如:危坐(端坐;正坐)
(12) 不正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
名词
(1) 屋脊
痤( 范痤)因上屋骑危。——《史记·魏世家》
(2) 艰难困苦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3) 姓
副词
几乎;差点儿
我危得之。——《汉书》。颜师古注: 孟康曰:“危,殆也。我殆得为天子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ui2 [东莞腔] ngui2 [梅县腔] ngui2 [台湾四县腔] ngui2 [客英字典] ngui2 [陆丰腔] ngui3 [客语拼音字汇] ngui2 [宝安腔] ngui2 [海陆丰腔] ngui2
◎ 潮州话:ngui5 (ngûi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危 | 魚爲 | 疑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支B | ŋĭwe | ngye/ngwe |